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判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官在公文上簽署文字畫押。《宋史.卷二六七.陳恕傳》:「準即檢尋恕前後改革興立之事,類以為冊,及以所出榜,別用新板,躬至恕第請判押。」
土地國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土地改革。主張凡山林、沼澤、水利、礦場等非私人土地,都歸政府所有,由政府管理開發。
操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契約分為兩聯,由債權人與債務人分別持有,債權人持右券可憑契收債。語本《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事不成,以虛名德君。」後比喻對事情極有把握。如:「如能得到半數以上董事的支持,公司改革方案始可把穩操券。」也作「操左券」。
觱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於海南黎族的樂器,由兩根如箸的細竹管並排組成。長約二十至三十公分,原有二至四個按音孔,經改革成為前七後一,音域較傳統更廣,音色更顯清亮。也作「篳達」。
革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革、變易。如:「法律條文須隨社會的變遷而有所革易,否則便會成為背離國情的惡法。」
民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要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占有極大分量的人物。如:「他是推動改革的重要分子。」
木板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原為流行於河北農村的鼓書,後流入北平、天津等地。早期僅演員自擊木板和書鼓演唱,後增加三弦伴奏。清末經剃寶全改革,發展成為京韻大鼓。因演唱者多帶保定、滄州口音,故也稱為「怯大鼓」。
減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降低租金。如:「政府於民國三十八年辦理三七五減租,實施土地改革。」
龐巴瓦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51~1914)奧地利著名的經濟學家,曾任財政部長,對奧國的財政改革極有貢獻。擁護資本利息的正當性,與魏塞形成維也納學派。著有資本及資本利息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