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29.82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唯物辯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馬克思(Karl Marx,西元1818~1883)提出,後經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西元1820~1895)等馬克思主義者發展形成的哲學體系。唯物辯證法雖受黑格爾(Georg W.F.Hegel,西元1770~1831)所提出的辯證法啟發,但主張自然現象及社會經濟變遷的根本法則在於物質,若物質變動,其他現象以及歷史亦隨之變動。其方法有對立統一法、質量互變法、否定之否定法。參見「辯證法」條。
源清流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的良好開端,連帶的使發展與結局也有好的結果;或比喻身居高位的人清正,其屬下也自清正。參見「源清流清」條。《孤本元明雜劇.怒斬關平.頭折》:「你是花根本豔,源清流淨,端的不虛名。」
安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撫民眾。[例]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在敵人的威脅下,必先安民才能攘外。
游刃皆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辦到的?」庖丁說他所喜歡的是「道」,已經比技巧更進了一步。剛開始解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無非就是頭牛,根本無從下手。三年之後,才有所領略,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結構。到了現在,已可以不藉用目視,純粹運用精神感覺來動刀了。循著牛體天然的組織結構,削劈筋骨間的空隙,然後把刀子引向骨節的孔穴,牛就分卸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連牛體脈絡相連以及筋骨結合的地方都未曾觸及,更不用說會去傷到大骨頭了。一般好一點的廚子,每年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切割的方式來解牛;普通一點的廚子,每月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硬砍的方式來解牛。以硬踫硬,刀刃當然容易受損。我這把刀已經使用了十九年,分卸過幾千頭牛,卻仍然像剛磨利的刀,一點損傷...
罪逆不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八.宣帝紀》。 (2) 義帝:指楚懷王。項羽假裝尊崇懷王為義帝,實則根本不聽從懷王命令。 (3) 北面: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故以北面代稱臣子。 (4) 項羽: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乃自刎於烏江。〔參考資料〕 《漢書.卷八.宣帝紀》十二月,平通侯(陽)〔楊〕惲坐前為光祿勳有罪,免為庶人。不悔過,怨望,大逆不道,要斬。
查卡布科戰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引發南美洲獨立運動的火焰。起初為維護費迪南的皇位而爭,旋即在整個西屬殖民地掀起獨立運動。最初幾仗根本是失敗的,但到了1830年,南美及墨西哥的獨立戰爭以成績斐然,建立了數個共和國。 經過1810年西班牙所屬智利殖民地的總督被廢,一個政務會(政治委員會)以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的名義接管了政權。這個政權不久就被共和國領袖卡雷拉推翻,卡雷拉治國無方,於1814年就被另一個共和領袖奧伊金斯所取代。奧伊金斯有一半愛爾蘭血統和智利血統。內鬨削弱了共和運動的力量,皇家軍隊很快地再次恢復親西班牙政權。然而,1817年一月,南美獨立戰...
本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根本的誓願。《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六二:「入一切剎海,成滿本願嚴淨佛剎故。」
飯玉炊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些鬼以見您一面嗎?」蘇秦此話是指責楚王對他不夠尊重,並以「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說楚國的物價過於昂貴,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後來「食」多作「米」,「玉」多作「珠」,「米珠薪桂」這句成語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物價昂貴。出現「米珠薪桂」的書證如明.錢子正〈有弟久不見〉詩:「有弟久不見,米珠薪桂秋。」又如清代蒲松齡的小說《醒世姻緣傳》第五四回:「及至到了京師,這米珠薪桂之地,數米秤柴,還怕支持不起。」句中便是以「米珠薪桂」比喻京師的物價極高。
塞耳盜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掩耳盜鈴」之「鈴」,典源作「鍾」。「鍾」同「鐘」。春秋時,晉國的范吉射被智伯消滅後,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鐘,想把他偷走。可是這鐘實在是太大了,根本無法背走,於是就打算把鐘敲碎後再一塊一塊的拿走。可是一動手敲,鐘便發出洪亮的響聲。他怕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
提綱振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不用直接治理人民。 「挈領」則是出自《荀子.勸學》。荀子在此篇提及,要追溯先王的本源,窮究仁義的根本,崇尚「禮」,是入道的捷徑。就好比用手提起皮衣的領子,屈著五指一抖,整件皮衣的毛就都順順溜溜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提綱挈領」,用來比喻抓住事理的重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