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7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趙金祁教授(民國七十八年)之論文[中華民國科學教育發展實況與展望],依重大的改進措施之先後順序,我國的科學教育發展可畫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民國三十八年至四十六年):此階段之中、小學科學課程均依民國三十七年(1948)教育部頒訂的課程標準實施。小學課程標準即定「自然」科為國小高年級(五、六年級)之課程,而其他年級之自然科知識則併入常識課程內。至於中學課程,博物課程列為初中一年級課程,「理化」列為初中二、三年級之課程,高中之物理及化學則各一學年。一般而言,此時科學課程之特色大致重視原理原則之介紹、事例之引證、計算及問題演練等。 中小學科學師資培育方面,分別... |
民用航空器適航證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航主管機關,依據飛航安全標準,對航空器的各項飛航設備,以儀器作逐項、逐件的檢測,完全合乎標準後,所簽發的適航證書。
|
民族幼兒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族幼兒教育」指大陸地區對少數民族幼兒實施的學前教育;由民族幼稚園(幼兒園)和附設於民族小學的學前班等機構負責實施。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在教養機構實施幼兒教育的是新疆;一九四二年底新疆有二所幼兒園,在園幼兒一百二十名。中共政權成立時,廣西、新疆、內蒙古僅有公立、私立和教會辦的幼稚園(幼兒園)三十五所,在園幼兒共二千二百人左右,教養員不足一百人。一九五一年十月,政務院〔關於學制改革的決定〕規定:「實施幼兒教育的組織為幼兒園,幼兒園招收三至七足歲的幼兒。」為發揮少數民族婦女勞動力,培養民族幼苗,此後各少數民族地區積極發展民族幼兒教育,建立民族幼兒園,招收三至六歲的少數民族兒童,學前班招收六至七歲...
|
以民教民(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民教民」是大陸地區在開展掃除文盲運動中,動員和組織文化程度較高或識字的人教不識字的人的一種掃盲措施。這些教人識字者稱之為民眾教師、群眾教師或業餘教師。
以民教民、能者為師是大陸地區開展工農教育的一貫方針。群眾教師有來自普通學校、成人學校的教師、學生,工廠企業、農村、城市居民中文化較高的人,也有來自軍隊、機關、團體的工作人員。群眾教師如果是班級教學,有關部門給予一定報酬,如果是學習小組、識字小組等則通常不給報酬。政府有關部門定期評比、檢查、評選優秀教師並給予獎勵。 為了保證教學品質,一九五○年後逐步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教師作為骨幹,幫助、指導群眾教師。縣、區政府... |
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配合經濟建設「十年計畫」的開始實施,教育部特依據「復興基地重要建設方針──文化建設的目標與策略」之三項要求,於民國六十九年(1980)五月成立研究規劃小組,進行規劃「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其實施計畫草案嗣經行政院核定於七十二年七月在臺、澎、金、馬地區實施。此項計畫之總目標,係依據國家建設及教育發展之需要,傳授青年職業知能,並加強其職業道德與文化陶冶,以培養優秀之基層技術人力及現代化之健全國民。為達成上述目標,除規劃增設專業性之職業學校,以及每年適當的擴增高級中等學校教育機會外,並對國中畢業後就業而未滿十八歲者,施以部分時間的職業進修補習教育,推廣各級各類的補習教育及空中教學,以...
|
農民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民大學是大陸地區為農村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農民學校的統稱。現有農民大學五所,其中吉林省四所,為延吉縣(龍井縣)黎明農民大學、敦化縣農民專科學校、扶餘縣農民專科學校、梨樹縣農民專科學校,以及山東省德州農村發展學院。黎明農民大學最早,創辦於一九五八年。農民大學學制二至三年,相當於專科程度,培養目標為具有大專水準的農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招生對象是具有高中實際文化程度的農村基層幹部、農民技術員、從事農民教育的教師、參加一年以上生產實踐的青年農民以及農業系統(如農場)的在職職工;招生辦法為通過全省統一考試擇優錄取;設置的專業有農學、林學、畜牧、獸醫等。畢業生成績合格者由學校發給畢業證書,國家承認學...
|
俗民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民學」又名俗民誌、土俗學,為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專門從事於民族、文化的科學性描述。有些學者或書籍對俗民學與人種學、人種誌(ethnology)的內涵不加區分,但有些學者認為二者仍有不同:俗民學指對一群人及其地位、職業等現象進行外在的探討與描述,人種誌以較深入的探索並進行解釋性的研究。觀點雖然不同,題材卻相似。
俗民學探討的範圍包含不同種族或人民的起源、遷移、分布、差異、關係,因此各民族是否由單一民族所衍生,人種種別、種族分類是否恰當,及各種族史前狀況等,都是探討的問題。為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該民族之語言、宗教、音樂、文學作品、習慣、傳統、神話、信仰、家庭制度、政治運作等... |
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組織,是所謂「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一九四九年四月在北平正式成立,一九五七年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七年期間召開過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根據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章程],青年人團年齡限定在十四周歲至二十五周歲。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共產黨「以共產主義精神教育青年,使他們成為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有知識、守紀律、勇敢、勤勞、朝氣蓬勃、不怕任何困難的年青一代」。
|
於民潤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民對國家都有好處。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絲,損人利己;蠶腹有絲,於民潤國。」元.無名氏《伐晉興齊》第二折:「小生我貧居白屋,學淺才疏,艱辛陋巷,未遇皇宣,又不曾於民潤國施功效,善機謀虎略龍韜。」
|
臺北民族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88年9月。該團前身原為「太平洋文化基金會民俗舞蹈團」,1986年11月在「太平洋基金會」前執行長李鍾桂及教育部國際文教處李炎支持下,以歷屆青年友好訪問之精英團員組成,由蔡麗華指導,應邀參加美國米瓦基(Milwaukee)世界民俗博覽會演出。1987年參加亞洲文化推展聯盟等各項國際會議之演出。1988年9月文建會前主委陳奇祿構思「中國民俗之夜」期以固定的專業團體,來落實固有藝術文化之傳承。乃由蔡麗華發起創立「臺北民族舞團」(原名稱為Taipei Folk Dance Troup, the),成為屬個人經營之舞團,並由她擔任團長兼藝術總監,團員增召優秀專業民族舞者組成。1989年...
舞團提供資料。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