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半步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由於兩人太過恩愛,朱氏死後陸東美也了無生趣,不吃不喝地一心求死。陸東美死後,家人便將他與朱氏合,不到一年,墳上長出一棵梓樹,樹根相連,樹身分成二枝但卻緊緊相抱,就好像陸氏夫婦生前那樣的形影不離。後來「寸步不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關係密切,總是在一起,但不限用在夫妻關係,如《水滸傳》第二回:「高俅自此遭際端王,每日跟著,寸步不離。」即為此義。
芻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草紮成的人、馬。古時用以殉。《禮記.檀弓下》:「孔子謂為芻靈者善,謂為俑者不仁。」《文選.謝惠連.祭古冢文》:「芻靈已毀,塗車既摧。」
化人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場,焚化屍體的地方。《水滸傳》第二六回:「那婦人帶上孝,一路上假哭養家人,來到城外化人場上,便叫舉火燒化。」《金瓶梅》第二七回:「被宋仁走到化人場上,攔著屍首,不容燒化。」也作「化人廠」。
襄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完成任務、事情。《左傳.定公十五年》:「定公,雨,不克襄事。」
送往事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者,事奉生者。《左傳.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周書.卷三○.竇熾等傳.史臣曰》:「于、李之送往事居,有曲於此。」
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人死後大都埋在山上,故用以比喻去世。唐.賈島〈聴樂山人彈易水〉詩:「嬴氏歸山陵已掘,聲聲猶帶髮衝冠。」宋.蘇軾〈和仲伯達〉詩:「歸山歲月苦無多,尚有丹砂奈老何?」
芻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草編結成的人或物像。用以祭祀或殉
董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相傳為東漢千乘人,生卒年不詳。少喪母,家貧,父死無以為,乃賣身籌款,用以父。因孝感動天,天派仙女求為其妻,並為其織縑償債。此一民間故事流傳甚早,漢、魏時即有文獻記載,後來並成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陪的器物。《玉篇.金部》:「鉒,器也,送死人具也。」
願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只是實踐你們晉國的妖夢罷了,那裡會做得太過?」這裡的「晉國妖夢」指的是僖公十年的事。當時晉惠公改了太子申生,結果晉臣狐突夢見了申生。申生跟他說:因為惠公的無禮,他已請求天帝,將晉交付給秦國,將由秦國來祭祀他。因為有此夢,所以秦穆公引用來說明自己俘擄晉惠公是應了天命。晉國大臣一聽,三鞠躬並叩首說:「君王腳踩著后土,頭頂著皇天,皇天后土都聽到了您的話,我們敢請在下邊聽候您的吩咐。」從這段故事來看,可以知道「下風」一詞很早就具有「卑下」的意思。在《莊子.在宥》篇提到黃帝去見廣成子,「順下風膝行而進」,也是表示卑順的意思。後來由「下風」演變成「甘拜下風」的成語,表示自認不如對方,由衷佩服的意思。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