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35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空,王自證得虛空等定,聞法悟解,還至天羅國班足王所眾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時到,人人皆應過去七佛仁王,問《般若波羅蜜經》中偈句。」
經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或道教信徒讀經文和修習懺悔法門。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從今經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
走筆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下筆成章」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陳思王植1>字子建。年十歲餘,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2>。太祖3>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4>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爵臺新成,太祖悉將5>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6>,可觀,太祖甚異7>之。 〔注解〕 (1) 陳思王植:曹植(西元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
自固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顧不暇」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書.卷一○二.劉聰載記》趙固郭默攻其河東,至於絳邑,右司隸部人盜牧馬負妻子奔之者三萬餘騎。騎兵將軍劉勳追討之,殺萬餘人,固、默引歸。劉頡遮邀擊之,為固所敗。使粲及劉雅等伐趙固,次于小平津,固揚言曰:「要當生縛劉粲以贖天子。」聰聞而惡之。李矩使郭默、郭救趙固,屯于洛汭,遣耿稚、張皮潛濟,襲粲。貝丘王翼光自厘城覘之,以告粲。粲曰:「征北南渡,趙固望聲逃竄,彼方憂自固,何暇來邪!且聞上身在此,自當不敢北視,況敢濟1>乎!不須驚動將士也。」是夜,稚等襲敗粲軍,粲奔據陽鄉,稚館穀粲壘。雅聞而馳還,柵于壘外,與稚相持。聰聞粲敗,使太尉范隆率騎赴之,稚等懼,...
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宋代的政事堂。宋.葉少蘊《石林詩話.卷中》:「文潞公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荊公行至題下,特遲留詩。」
交融水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乳交融」之典源,提供參考。 ※《高僧傳.三集.卷一六.唐撫州景雲寺上恆傳》釋上恆,姓饒氏,臨川南城人也。童而有知,志學之年發心捨家,從母黨在空門而求攝受,教佛典日計千言。壯齒從南嶽大圓大師納戒,而聽涉精苦。……貞元初,徙居豫章龍興寺,與廬阜法真、天臺靈祐、荊門法、興果神湊、建昌慧璡遊也,塤箎合韻1>,水乳相資2>。法付王臣,故與姜相國公輔、顏魯公真卿、楊憑、韋丹四君友善。 〔注解〕 (1) 塤箎合韻:塤、箎皆為古代的樂器,二者合奏時聲調和諧。比喻相處和諧。塤,音ㄒㄩㄣ,同「壎」。箎,音ㄔˊ。 (2) 資:憑藉。水與乳最易融合為一體,故謂水乳相資,義同水乳交融。
黃景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安徽學政朱筠幕中為客。在朱筠幕,於採石磯的太白樓宴會上即席所賦《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詩傳一時。乾隆四十年(1775),27歲時赴北京,次年應乾隆帝東巡召試取二等,授武英殿書籤官。 33歲時,遊西安,客陝西巡撫畢沅幕。明年回京師,為候補丞,未補官。乾隆四十八年(1783),黃景仁35歲,為債家所迫,抱病再赴西安,至山西解州運城,病逝於河東鹽運使沈業富官署中。 文學風格 對古代詩人,黃景仁最推崇李白,自稱"我所師者非公誰"(《太白墓》),特別是那些描寫壯麗飛動的景色以抒發磊落恣放之情,明顯透出李白詩的風味,又...
肅然增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肅然起敬」。見「肅然起敬」條。0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執經登坐,諷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源) 
袖手無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點辦法。還不到一年,身體縮回像小嬰兒一樣,得由他母親和妻子輪流提抱。到了他的生日時,家人請來和尚為他經祈福,準備了齋食,他的妻子用釵子挾著齋食一點一點地餵他,不一會兒,就能進食一小碗了。從此之後,每天的飲食量日漸增加,身體也漸漸長大,不到半年,就已經恢復他原來的樣子了。後來「束手無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拱手無策」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對問題時,毫無解決的辦法。出現「束手無策」的書證如宋.王柏〈書先君遺獨善汪公帖後〉:「今正恨襄樊失守,人物眇然,蓋於安平無事時,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
一念之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念之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念」,是指心中的念頭。「一念之差」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念頭的差錯。在宋朝蘇軾的〈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詩中即可看到「一念差」的用法:「我本三生人,疇昔一念差。前生或草聖,習氣餘驚蛇。」意思是說他三生都是人,因一念之差,未能得道。前輩子或許是張旭,所以書法還留點放縱的習氣。後來「一念之差」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一個念頭的差錯。如宋.陸游〈丈人觀〉詩:「我亦宿五千文,一念之差隨世紛。」又如《警世通言.卷三五.況太守斷死孩兒》:「這般會合,那些個男歡女愛,是偶然一念之差。」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