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51 ms
共 8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兩國相爭,不斬來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雙方交惡,不應為難或迫害中間的聯絡人。《三國演義》第四五回:「肅曰:『兩國相爭,不斬來使。』瑜曰:『斬使以示威。』」也作「兩國相爭,不阻來使」、「兩國相爭,不罪來使」、「兩國戰爭,不斬來使」。
|
和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和平會議的縮稱。指戰爭結束後,雙方為求休戰及和睦相處所舉行的會議。如巴黎和會。
|
野心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對權力、名位等有強烈企圖心的人。如:「由於一些野心家與外國勢力結合,終於爆發了一場殘酷的戰爭。」
|
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國家與國家間所締結的契約。如:「中日甲午戰爭以後,訂立馬關條約。」
|
兵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器。泛指戰爭。唐.杜甫〈次空靈岸〉詩:「毒瘴未足憂,兵戈滿邊徼。」
|
義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正義而發動的戰爭。《孟子.盡心下》:「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
|
攻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作戰或維護主張策略的攻擊和防守。如:「這座山頭,地勢險要,正是戰爭中雙方攻防要地。」「兩個政黨在立法院審議本案的攻防上至為激烈,互不相讓。」
|
三夫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人成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魏策二》載,戰國時代,各國彼此互相攻伐,往往造成國勢衰弱,民不聊生。有些國家為了避免長年戰爭,便和其他國家簽訂友好條約,互相結為同盟,不再互相攻打。為了表示自己絕對會信守諾言,還會將自己國家的太子送到對方國家作為人質。在這種情況下,魏國的太子便被送往趙國作人質,魏王還派大臣龐葱隨行。龐葱知道朝廷之中經常有謠言中傷自己,這次前往趙國也不知道何時才會回來,他害怕魏王會聽信這些謠言,就在臨行之前去找魏王,說道:「大王,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告訴大王,大街上出現了一隻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不會相信。」龐葱又問:「如果有第二個人說大街上出現了...
|
磨踵滅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盡心上》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1>兼愛2>,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注解〕
(1) 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有《墨子》一書,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為墨家思想的代表。
(2) 兼愛:戰國時墨翟所倡導的學說。主張平等之愛,無親疏厚薄的不同。
|
荷馬史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希臘詩人荷馬所創著的二大敘事詩──〈伊利亞德〉(Iliad)和〈奧德賽〉(Odyssey)。二詩是描寫特洛伊(Troy)戰爭及戰後的故事,對於人性的探討非常深刻。荷馬的史詩不僅是古希臘教育和文化的基礎,對後來的西方文學影響亦極為深遠。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