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虧於一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功虧一簣」之典源,提供參考。 《書經.旅獒》嗚呼!夙夜1>罔或不勤2>。不矜3>細行,終累4>大德。為山九仞5>,功虧一簣6>。允迪7>,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8>。 〔注解〕 (1) 夙夜:從早到晚。 (2) 罔或不勤:無有不勤;沒有不勤奮的時侯。 (3) 矜:謹慎、注意。 (4) 累:連累使受損害。 (5) 九仞:比喻已接近完成的高度。仞,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八尺為一仞,一說七尺為一仞。 (6) 簣:盛土的竹器。 (7) 允迪:如果真能這樣做。允,果真。迪,實踐。,此。 (8) 世王:世世代代君臨天下。王,音ㄨㄤˋ。
乃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豈可、那可。《南齊書.卷二五.列傳.張敬兒》:「足下乃可不通大理,要聽君子之言,豈可罔滅天理,一何若?」
驚波駭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美榜人3>之閑疾4>。白日未移5>,前驅6>已屆7>。群師按部,左右就隊,軸轤千里,名卒億計。運威以赫怒,清海隅之蔕芥,濟元勳於一舉,垂休績於來裔。 〔注解〕 (1) 高鶩:凌高疾馳。鶩,音ㄨˋ,通「騖」,疾馳。 (2) 赴質:奔赴目標。質,箭靶,引申為目標。 (3) 榜人:船夫。榜,ㄅㄥˋ。 (4) 閑疾:熟習急速。閑,通「嫻」。 (5) 白日未移:白天還沒結束。 (6) 前驅:在最前方的引導部隊。 (7) 屆:至、到。
曜威燿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耀武揚威」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士孫瑞〈劍銘〉(據《藝文類聚.卷六○.軍器部.劍》引)天生五材,金德惟剛。從革庚辛,含景吐商。辯物利用,勳伐彌彰。暨彼良工,區冶干將。爰造寶劍,巨闕墨陽。精通皓靈,獲休祥。剖山竭川,虹蜺消亡。曜1>威燿2>武,震動遐荒3>。楚4>以定霸,越5>以取強。 〔注解〕 (1) 曜:誇耀、炫耀。 (2) 燿:音|ㄠˋ,炫耀。 (3) 遐荒:偏遠荒涼的地方。遐,音ㄒ|ㄚˊ,遙遠。 (4)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後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為秦所滅。 (5) 越:國名。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
強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宣公十二年》1>聞晉師既濟,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令尹孫叔敖弗欲,曰:「昔歲入陳,今入鄭,不無事矣。戰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若事之捷,孫叔為無謀矣。不捷,參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令尹2>南轅反旆3>,伍參4>言於王曰:「晉5>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6>剛愎7>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眾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且君而逃臣,若社稷8>何?」王病9>之,告令尹,改乘轅10>而北之,次11>于管12>,以待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 (2) 令尹:春秋時,楚國的執...
執迷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俛眉姦黨,受制凶威。若能因變立功,轉禍為福,並誓河、岳,永紆青紫;若執迷不悟,距逆王師,大眾一臨,刑罔赦,所謂火烈高原,芝蘭同泯。勉求多福,無貽後悔。賞罰之科,有如白水。
水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權(Water right)由於水資源具有隨機性、流動性、不可替代性、功能多樣性,許多國家規定水資源使用權利歸全民所有。政府為有效利用、管理水資源,以維護居民健康、生態環境,並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以產權為基礎建立各項水資源管理制度,稱為水權制度。以澳洲、美國、智利、中國為例說明如下:一、澳大利亞的「河岸所有權」制度:毗鄰水體、水域的土地所有者,有權使用水資源。其特色為:1.水權與土地所有權緊密聯繫,當土地被出售,水權便轉移到新的土地所有者手中。2.許可證具有相同地位,沒有先來後到的差異;缺點在於水權不能獨立交易和轉讓。...
廣益集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弊蹻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啟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元直,勤見啟誨,前參事於幼宰,每言則盡,後從事於偉度,數有諫止;雖姿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四子終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注解〕 (1) 參署:參與政事。署,音ㄕㄨˇ,政府機關。
濡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未濟卦.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指沉湎於酒,而失去常態。三國魏.王粲〈酒賦〉:「昔在公旦,極話言,濡首屢舞,談易作難。」唐.元稹〈飲致用神麴酒三十韻〉:「詎敢辭濡首,並憐可鑒形。」
捧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持長者的手。表示進謁的意思。唐.王勃〈滕王閣序〉:「今捧袂,喜托龍門。」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