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7.42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沁人心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滲透到人的心肝脾臟。形容感受深刻,清新舒適的感受直抵心田。[例]老師的一席話沁人心脾,讓我面對挫折,不再沮喪。
委曲求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逆來順受反義:寧死不屈,寧折不彎辨似: 「委曲求全」及「逆來順受」都有勉強自己遷就他人的意思。 「委曲求全」側重於為求完全;「逆來順受」側重於屈服順從。 委曲求全 逆來順受 辨似例句 ○ ㄨ 為了團體的和諧著想,他只好~地退出。 ㄨ ○ 對於丈夫長期的暴力行為,她決定不再~,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舉一反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會去啟發他。如果我舉一個四方形的東西為例子,我已經提示他一個角,而他卻還不能推想到其他三個角,我就不再教導他了。」在這段話中,孔子強調了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缺少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人,他只能一味接受別人的說法,卻無法去自我推論,所得到的知識也就不夠紮實了。所以一位好老師,他會注重啟發式的教育,讓學生不但能主動去學習而且還能養成觸類旁通的推論能力。《論語》原文中的「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後來就演變成「舉一反三」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人於學習中善於觸類旁通。
教學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佳表現評量。2.典型表現評量(typic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目的不再評量受試者能力的高低,而在於評量其是否具備某種(或某些)典型行為。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學評量英文關鍵字:instructional evaluation 參考資料張春興著。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2013年二版,頁424-428,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重複、重疊。《左傳.哀公十年》:「吾卜於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襲吉。」《淮南子.氾論》:「此聖人所以重仁襲恩。」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不但不是表音性的產物,而且明顯是漢字頑強堅持表意性的結構。用加聲符來強化像形文字的方法之所以很快就不再使用是因為這種做法沒有增加信息,與表意文字的性質不相適應。而其他幾類形聲增加的都是意義信息,聲符是因為加義符被動轉化而成的。所以,形聲字是以義符為綱的。當形聲字的聲義結合的格局形成後,也有一些字是由一個義符和一個音符合成的,這種形聲字也是以義符為綱的,以音符作為區別作用的。」(pp.8-9) 會意說文敘:「會意者,比類合宜,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屬於「合體組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
杯盤狼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道理無論何事皆同。所以凡事不可過分,否則就會導致衰敗。」齊王聽了淳于髡的勸諫,認為很有道理,從此就不再宴飲整夜。後來《史記》原文中的「杯盤狼藉」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形容宴飲進行或結束時,杯盤散亂的情形。
不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而殺人,絕不寬赦,那麼臣子就會震驚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子所說的「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演變而來。一個國家不行禮樂,刑罰不公平,人民當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論語》原文中的「錯」,就是「措」的通假字。
高山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達的意念,伯牙十分感動。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此生再也沒有人能這樣懂得他的音樂了,於是將琴摔壞,終生不再彈琴。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流傳後世甚廣,因此「知音」一詞就用來比喻知心的朋友。而文中「志在登高山」、「志在流水」二語,就被濃縮成「高山流水」,用來形容樂曲的高妙,後來也因這段故事,而用它來比喻知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鮮明的。《詩經.豳風.七月》:「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文選.陸機.短歌行》:「時無重至,華不再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