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79.29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班度拉(Bandura)自我調節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係為行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由自我控制下表現出來,此時對行為者本身而表現之行為即為一種酬賞。此時教師則不再需監督調節,而由學生自制,此狀態為教師與學生共同追求的目標。(註2) 參考書目註1: 廖鳳池、陳美芳、胡致芬、王淑敏、黃宜敏編譯(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註2: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7%8F%AD%...
尊王攘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尊王2 攘夷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尊王春秋末年,尊尊的觀念不再為人們所信守,親親精神亦漸告式微,避難東來的周平王儘管仍是名義上的共主,卻已無法統有天下。諸侯中實力最強者起而代之,擔負安定局面、維時秩序的任務。他們打出「尊王」的口號,以尊崇周天子為名,號召各國出席會盟。主持會盟的「霸主」儼然以封建制度的擁護者自居,盟誓之中也有「不可改換嫡子」、「不可以妾為妻」等等合於封建觀念的宣言。但是,霸主對於參與會盟的小國,需索貢獻,徵調力役,目的無非加緊控制,以增強本身實力,顯然遠離封建精神。霸主以及一些強大的諸侯日益擴張...
偃武修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周武王姬發出兵反抗暴政,終於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戰爭結束,生活恢復平和,於是周武王下令停止軍備,提倡文教。放回戰時軍用的牛、馬,用以表示天下太平,不再徵用牛馬。「偃武修文」是直接摘自典源的成語,就用來指偃息武備,提倡文教。
青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輕,青年時期。[例]人生苦短,青春不再,千萬要好好把握。
一隅三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會去啟發他。如果我舉一個四方形的東西為例子,我已經提示他一個角,而他卻還不能推想到其他三個角,我就不再教導他了。」在這段話中,孔子強調了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缺少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人,他只能一味接受別人的說法,卻無法去自我推論,所得到的知識也就不夠紮實了。所以一位好老師,他會注重啟發式的教育,讓學生不但能主動去學習而且還能養成觸類旁通的推論能力。《論語》原文中的「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後來就演變成「舉一反三」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人於學習中善於觸類旁通。
網開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寬大仁厚,對犯錯的人從寬處置。典出《史記.卷三.殷本紀》。[例]姑念他是初犯,我只得網開一面,不再追究。
重作馮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晉國勇士馮婦善打虎,後改從善行,成為善士,不再打虎。有一次大家在野外追一隻老虎,老虎負嵎頑抗,大家不敢靠近,正巧馮婦經過,大家都很高興迎接他,馮婦居然攘臂下車再次打虎。典出《孟子.盡心下》。後以重作馮婦比喻重操舊業。也作「再作馮婦」、「又作馮婦」。
顏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之言,顏子一聞即悟,所以孔子曾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既然一聽就能完全領會,便只喜悅於心,不再發問。既無問題,孔子便不再發揮,而在座的其他弟子不能獲益,因而孔子的教化不能普益他人。所以說:「回也,非助我者也」。這是孔子所作的反面文章,言外之意,則是讚美顏子悟性極佳。*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
緣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緣起與由來。[例]老師明瞭他遲交作業的緣由之後,便不再責難他。
流離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德而股肱不良也。 2、「失所」:#漢.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一(據《文選.卷二九.詩》引)1>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雲馳,奄忽2>互相踰3>。風波4>一失所,各在天一隅5>。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 (2) 奄忽:倏忽、忽然。 (3) 踰:越過、超過。 (4) 風波:被風所播蕩。 (5) 隅:角落。〔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何夔》是時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稅綿絹。夔以郡初立,近以師旅之後,不可卒繩以法,乃上言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