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錯綜複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事態繁亂,不易處理。[例]這件案子內情錯綜複雜,法官耗費不少時日才理出頭緒。
勢如破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後來晉軍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很快地滅了吳國。「勢如破竹」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譬如破竹」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作戰順利,毫無阻礙;亦用來比喻事情進展順利。
席不暇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營求、求取。〔參考資料〕 漢.班固〈答賓戲〉(據《文選.卷四五.設論》引)蓋聞聖人有一定之論,烈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後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時而獨彰。是以聖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務,著作者前列之餘事耳。另可參考:《文子.自然》
每下愈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估量豬隻肥瘦,由腳脛的肉愈多,知豬愈肥。語出《莊子.知北遊》:「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正獲、監市皆是官名,履狶是用腳踩著豬去試肥瘦。「每下愈況」本指要知道豬的肥瘦,要從最下部不易長肉的小腿部分去試,此處肉愈多,豬就愈肥。比喻從低微之處去看道,道就越明顯。此義後世罕用,或混同「每況愈下」,比喻情況愈來愈壞。如:「自從他父親去世後,他家的經濟情形每下愈況。」
尾大不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尾巴過大就不易擺動。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在上者難以駕馭。語出《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後亦比喻事物因本末關係倒置,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明.郎瑛《七修類稿.卷八.國事類.陳友諒始末略》:「今乘尾大不掉之舟,損兵弊甲,遲遲與吾相持。」也作「末大不掉」、「尾大難掉」。
約定俗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名稱、觀念或法則,因大眾的公認或習用,而變為成規。[例]婚禮上的許多儀式大都已是約定俗成,不易更改。
萬劫不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本謂人一旦墮入地獄,雖經萬次世界毀滅那麼久的時間,也不易投胎為人。後引申指無法挽救的行為或命運。〈梵網經菩薩戒序〉:「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丹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丹青不易褪色,因以比喻始終不渝。《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公孫述列傳.公孫述》:「帝乃與述書,陳言禍福,以明丹青之信。」晉.傅玄〈董逃行曆九秋篇〉:「妾心結意丹青,何憂君心中傾。」
一瀉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暢行無阻地奔流千里到東海,所以詩人眼前的形單影隻,藉滔滔而下的東逝水實景,發抒因山川的阻隔而「知音不易得」的無奈與感慨。這首詩中的「千里瀉吳會」詩句,就被認為是「一瀉千里」的典故來源。後來「一瀉千里」用來形容水奔流直下,通暢快速;亦用來比喻文筆流暢,氣勢奔放。後世也有用「一瀉千里」比喻行情快速地下降。
三思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這十兩銀子,你做經紀的人,積趲不易,還要三思而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