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CIPP評鑑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在其需求及環境的前提下,考慮各種可能的方案策略,並發展一種適用的計畫。其主要目的,即在審度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是否能夠配合。 過程評鑑(process evaluation)過程評鑑基本上是對一個實施中的計畫作連續不斷的查核,其目的之一是在對管理人員及執行人員提供回饋,以了解方案的進度如何,是否依原訂計畫實施,以及是否有效地利用可用的資源。過程評鑑的主要目的,在經由一種品質保證的過程,幫助工作人員執行他們的方案;而其主要的功用在獲取回饋,以便幫助工作人員依原計畫執行。如果原計畫有所缺陷,則幫助修正該計畫。過程評鑑...
九牛一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馬遷是漢代著名的史學家。據《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載,當時漢武帝命令李陵將軍出兵攻打匈奴,終因人力缺乏而戰敗投降,漢武帝得知後非常生氣,而誅李陵全家。司馬遷挺身為李陵辯護,但漢武帝不聽,反而將司馬遷囚禁,後來並處以殘酷的「宮刑」(將男子去勢的刑罰)。司馬遷在身心受到極大打擊後,本想一死了之。但他仔細一想,覺得像他這樣官位低微的人,如果接受法律制裁被殺,就像九頭牛身上少了一根毛,一點影響也沒有,和死了一隻螞蟻又有什麼差別?而世人也不會把他和壯烈成仁的人相比,只會覺得他罪大惡極,死有餘辜。人都會死,但死有重於泰山,也有輕於鴻毛。於是司馬遷決定忍受屈辱,堅強的活下去,並且完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
唯唯諾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至於前席臣工開納群策,亦未嘗不推誠務盡,第未聞何人抗論於朝!某人力陳於上,唯唯諾諾幾至成風。則暴揚私言,失則歸過君相。負陛下兼聽之意,墮公朝共濟之體。」
精益求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畢業或臨別時的贈言題辭。勉勵人力求進步再進步。
得不償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不償失」原作「得不酬失」。漢時西羌所居區域,屬於西漢統轄範圍,由於漢代統治階級不斷侵奪西羌生存的空間,羌人抗爭前後延續一百餘年之久。羌人與漢朝力量對比雖然懸殊,數次抗爭都被漢朝鎮壓下來,但漢朝長期所耗費的人力金錢甚巨,等到羌人亂事略定,而漢朝的國勢也已衰弱了。所以范曄感歎說:國家付出這麼大的成本去平亂,但所得的效果卻是有限,並且造成國勢的衰敗,實在是「得不酬失」啊!酬,就是報償的意思。後來「得不償失」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得不足以抵補所失。出現「得不償失」的書證如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鬼斧神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技藝精巧,似出自鬼神之手,非人力所能及。多指建築、雕塑、文學藝術。語本《莊子.達生》:「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如:「這件雕塑品可謂鬼斧神工,令眾人嘆為觀止。」《野叟曝言》第七五回:「以鬼斧神工之技,成天造地設之文。」後亦用以形容大自然景觀之奇美。清.吳慶坻《蕉廊脞錄.卷七.陸為棧道圖》:「蠶叢魚鳧闢奇格,鬼斧神工逞狡獪。化工巧奪造物忌,縋鑿幽險驚脫械。」也作「神工鬼斧」。
巧奪天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出神入化,鬼斧神工反義:粗製濫造辨似: 「巧奪天工」及「鬼斧神工」都有技藝高超的意思。 「巧奪天工」側重於技藝已超過天之所為,多用於形容人工藝品;「鬼斧神工」側重於技藝非人力所能及,多用於形容自然景觀。 巧奪天工 鬼斧神工 辨似例句 ○ ㄨ 這些婦女~的刺繡功夫,正是本地繡品迷人之處。 ㄨ ○ 這塊巨龍大石就這麼蟠繞在崖壁上,有如天造地設、~。
人定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逸周書》原名《周書》,或稱《汲冢周書》,由戰國時人編集古代文獻而成,記載上古至周的一些傳說事蹟。〈文傳解〉記載周文王即位第九年春天在都城鄗,對後來的周武王姬發所說的一段話,內容期勉姬發成為一個仁德愛民的國君,並且指出治理國政時應該順應四時,在合宜的季節耕種、打獵、砍伐草木,不獵殺有孕和幼小的動物,讓土地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是保持國力強盛不衰的方法。其中提到:「兵強勝人,人強勝天」,說明強大的兵力可以勝過人力,而人力可以戰勝天命、克服自然阻礙。後來「人定勝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智慧和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偕、同、一起。《莊子.天運》:「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
簞食壺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梁惠王下》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1>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2>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3>是也。以萬乘之國4>伐萬乘之國,簞食5>壺漿6>,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7>而已矣。」 〔注解〕 (1)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2)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