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向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董事、民主人同盟副理事長、行政院政務顧問、中央廣播電台董事、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委員、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秘書等職,目前兼任吳三連獎基金會副秘書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諮詢委員。  文學社團、刊物部份,除早年主編《笛韻》詩刊(1971)、擔任華岡詩社社長(1975)之外,其後加入《詩脈》季刊(1976);創刊《陽光小集》(1979)、任發行人(1982);參與成立「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小組」(1987);發起組織「台...
潮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時事、人情與社會風氣等的傾向。如:「追求自由、民主與人權是二十世紀的時代潮流。」
烏托邦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良人民和作者當時身處之社會的罪惡作巧妙的對比,並藉之譴責後者。(註2) 參考書目註1: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台北:元照。註2: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7%83%8F%E6%89%98%E9%82%A6%E4%B8%BB%E7%BE%A9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烏托邦主義Utopianism英文關鍵字: Ut...
專業倫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倫理。研究倫理係指進行研究時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的意思,是目前國內教育研究比較不受重視的一環。隨著人權意識的高漲,以及教育研究的普及,研究者如何確切瞭解研究倫理,以避免與研究對象及相關人員發生衝突,並提升教育研究的品質,實應未雨綢繆,列為要務。本文探討教育研究常用之以人為對象的研究應遵守的倫理規範為範圍,介紹教育研究學者、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簡稱APA)、美國公共意見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
法治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民施以失當的做法,因而開始思考實質的法律意義,強調惡法非法。(註2) 參考書目註1: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台北:元照。註2: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6%B3%95%E6%B2%BB%E5%9C%8B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法治國
服務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1)。如:在「法律」或通識教育「公民與法律」課程中老師為學生安排去人權機構服務,透過有計劃的選擇、定向及安排由學生與被服務機構一起決定學習服務目標,學生於定期服務中,回到教室在老師設計的結構化活動中(日誌、研讀、討論)反思他在服務機構的經驗並充分與課內所學的主題(如:民主、公平、正義等)結合,或在服務機構,與被服務者一起進行反思亦可,最後由學校老師、服務者及被服務者一起分享及評量學習的成果,這樣的服務學習,服務與學習同等重要,服務者完成其學習目標,被服務者需求目標亦達成,兩者目標同時達成...
比例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措施。合比例性原則國家採取的措施應與他所追求的公益目的合於比例。(註2) 參考書目註1: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台北:元照。註2: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比例原則英文關鍵字: Rule of proportionality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6%AF%94%E4%BE%8B%E5%8E%9F%E5%89%8...
拷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以刑求毒打逼供,迫使嫌犯認罪的審問方式。[例]民主時代講求人權,審訊問案不容許對嫌犯嚴刑拷打。
控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原告對被告於民事上侵害他人權益或刑事上的違法行為,請求法院或檢察署予以救濟或制裁被告的訴訟行為。[例]李先生決定近日向法院控訴鄰居侵占他土地的不法行為。
龍應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段去對待人民,每一個細小的決定,都繫在『文明』這兩個字上頭。」龍應台曾經說過:「我其實只是不相信,人權應該以政治立場來區隔。國民黨、共產黨、民進黨、他媽的黨,如果人的尊嚴不是你的核心價值,如果你容許人權由權力來界定,那麼你不過是我唾棄的對象而已。不必嚇我。」龍應台的《野火集》在當時的台灣引起極大的迴響及討論。據說20日內加印4次之多。在當時的台灣幾乎每5個人有1~3人看過這本書。《野火集》對台灣的解嚴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甚至《野火集》後來在中國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