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多方聽取意見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聽一方的意見,則容易愚昧不明。漢.王符《潛夫論.明闇》:「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資治通鑑.卷一九二.唐紀八.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暫時的托身。《文選.曹丕.燕歌行》:「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佗方?」《聊齋志異.卷三.連瑣》:「何居里,久寄此間?」
無理取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據《全唐詩.卷三四一.韓愈》引)蝦蟆雖水居,水特變形貌。強號為蛙蛤,於實無所校。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跳躑雖云高,意不離濘淖。鳴聲相呼和,無理只取鬧。周公所不堪,灑灰垂典教。我棄愁海濱,恆願眠不覺。叵堪朋類多,沸耳作驚爆。端能敗笙磬,仍工亂學校。雖蒙句踐禮,竟不聞報效。大戰元鼎年,孰強孰敗橈。居然當鼎味,豈不辱釣罩。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常懼染蠻夷,失平生好樂。而君復何為,甘食比豢豹。獵較務同俗,全身斯為孝。哀哉思慮深,未見許回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孔穴、縫隙。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君口中何為開狗竇?」
舉直錯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翻譯4 近義5 反義6 造句 釋義舉,任用。錯,廢置。枉,不正直。形容在上位者能舉用賢才,捨棄小人。 出處論語為政: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翻譯哀公問:怎樣使人心服?孔子說:以正壓邪,則人心服;以邪壓正,則人心不服。(任用正直的人,罷黜邪惡的小人,則百姓就會心悅誠服。) 近義選賢與能 知人善任 唯才是用 反義滄海遺珠 造句舉直錯枉是政治清明與否的重要關鍵,為政者不可不慎。
脣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斃,諸侯將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晉與齊、楚輔之,是四讎也。夫魯,齊、晉之脣,脣亡齒寒,君所知也,不救何為?」
深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不攻,而魏必效絳安邑。又為陶開兩道,幾盡故宋,衛必效單父。秦1>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2>而不得,何為而不成!願君熟慮之而無行危3>。 〔注解〕 (1) 秦:戰國時秦國。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 (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索:索求、索討。 (3) 無行危:謂莫行圍梁之危事。
多多益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注解〕 (1) 上:指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苛法,項羽封劉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2) 從容:舒緩悠閒的樣子。 (3) 信:韓信(?∼西元前196),西漢淮陰人。助漢高祖伐魏、舉趙...
自食其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毆1>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2>,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3>轉而緣4>南畝5>,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竊為陛下惜之! 〔注解〕 (1) 毆:音ㄑㄩ。據唐.顏師古注:「毆亦驅字」,故為驅使之意。 (2) 著於本:附於根本。著,音ㄓㄨㄛˊ。 (3) 末技游食之民:指從事工商業及游蕩不務正業。 (4) 緣:憑藉。 (5) 南畝:南邊的田畝。因南坡向陽,利於植物生長,故田地多向南開墾。後泛稱田畝。
投機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子貢瞞然慚,俯而不對。……其弟子曰:「向之人何為者邪?夫子何故見之變容失色,終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為天下一人耳,不知復有夫人也。吾聞之夫子1>,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託生與民並行而不知其所之2>,汒3>乎淳備哉!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為。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天下之非譽,无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我之謂風波之民。」 〔注解〕 (1) 夫子:指孔子(西元前551∼前479)...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