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12.54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仁至義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農氏、帝堯的農師后稷,還有當時的農官、農官在田間的處所,另外還包括了貓和老虎,因為牠們會吃掉破壞農作物的田鼠與野豬,另外還有與農事密切相關的田舍及溝渠,最後並祈禱昆蟲不要來作亂。這樣完備的儀式非但祭祀農神,連帶對農耕有益的事物都加以回報,已是「仁之至,義之盡」,各面方都照顧到了。後來「仁至義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他人盡最大的努力關懷照顧。
荸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莎草科荸薺屬,多年生草本。生於溼地或沼澤。地下莖匍匐,頂芽膨大,塊莖狀,球形。莖高十五至八十公分,葉退化成鞘狀。塊莖皮黑而厚,肉白,可供食用。也稱為「葧薺」、「馬蹄」、「鳧茨」、「鳧茈」、「地栗」、「烏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農作物長成。《孟子.告子上》:「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唐.皮日休〈橡媼歎〉:「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崗。」
物極必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八˙姑妄聽之四:蓋愚者恆為智者敗,而物極必反,亦往往於所備之外,有智出其上者,突起而勝之。或作物極必返、物至則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書上常見的穀類植物:(1)粟、小米。《爾雅.釋草》:「粢,稷。」三國魏.孫炎.注:「稷,粟也。」(2)黍一類的作物。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一.穀部.稷》:「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3)高粱。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上.釋草》:「稷穰謂之䅳。」疏證:「稷,今人謂之高粱。」
台灣史前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甚至出現彩陶、黑陶。農業也在此時期出現。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農業,以種植如芋頭等根莖類作物為主,中、晚期則改以種植稻米等穀類作物為主。農業出現顯示此時期的人類已經由採食進入產食,開始定居生活。 金屬器時代時期:距今兩千年。代表文化:十三行文化特色:此時期的人類開始使用銅、鐵製的工具。過著以農業為主、漁獵為輔的生活,聚落的規模與數量也增大。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台灣史前文化、史前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Keyword:Pr...
收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割取成熟的農作物。漢.桓寬《鹽鐵論.相刺》:「非良農不得食於收穫,非執政不得食於官爵。」《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車駕行秋稼,觀收穫,因涉郡界。」
貧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土地不肥沃。如:「貧瘠的土地,不適宜種植農作物。」
雞犬不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雞飛狗跳時,看到瓦罐裡的蛇安然無恙,我就可以放心。只要小心餵養,把牠繳納抵稅後,我就能靠自己栽種的作物安然度日。您看!我一年只須兩次面對死亡的威脅,與那些每天活在恐懼中的鄉親相比,實在幸運得多,還有什麼可怨的呢?」柳宗元藉捕蛇人之口,諷刺朝廷的苛政,勾畫魚肉鄉民者的嘴臉,文中「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一段,生動刻畫了得勢者的可惡與人民的無助可悲。後來「雞犬不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被嚴重騷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北方方言。量詞。計算農作物在一定時期內成熟或開花次數的單位。如:「二噴棉花」、「頭噴稻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