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19.38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禾的穗和果實。亦泛指農作物。如:「莊稼」。《詩經.豳風.七月》:「十月納禾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凶年,農作物歉收的日子。如:「救荒」、「逃荒」、「飢荒」。清.魏源〈吳農備荒議上〉:「救荒不如備荒,備荒莫如急農時。」
不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雪上加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雪上加霜」大概是和天氣有關的一個成語,農作物已遭雪害,如果再加上霜害,則是害上加害。比較早的典故,可能見於《景德傳燈錄.卷八.大陽和尚》:「師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顧後。』伊云:『雪上更加霜。』」這是大陽和尚和伊禪師的一番對答。大概意思是在說當伊禪師在意於眼前他人的評語,大陽和尚說他是:「瞻前不顧後。」(參見瞻前顧後」)意指禪師只顧到人前的表現,卻忽略人後自己的修為。禪師被和尚斥責後,說:「真是糟糕,錯上加錯了。」另外在《景德傳燈錄.卷一九.韶州雲門山文偃禪師》中也見「雪上加霜」的語句。後來「雪上加霜」這個成語也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比喻禍患接踵而至,使傷害加重,苦上加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物收成不好。如:「歉收」、「歉年」。《宋史.卷三四七.黃廉傳》:「是使民遇豐年而思歉歲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農作物收成的情形。[例]豐年、歉年
收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收割,收取農作物。漢.荀悅《前漢紀.卷八.文帝紀》:「力耕數芸,收獲如寇盜之至。」也作「收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割取成熟的農作物。如:「秋收冬藏」、「收割稻子」。
秋後算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農作物每年的收成總額,到秋天收割後才統一結算。後用以喻事情到了一個段落後,再來評斷其是非曲直。如:「等大會結束之後,我們再來個秋後算帳!」也作「秋後算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田中種植作物的條形土堆。如:「寬壟密植」。唐.王建〈雉將雛〉詩:「麥壟淺淺難蔽身,遠去戀雛低怕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