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戒行卓越的僧人。唐.韓愈〈廣宣上人頻見過〉詩:「久慚朝士無裨補,空愧高僧數往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此間瓦官寺有個高僧,法名齊物,極好學問。」
陰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舊時專門替人占卜,看風水,擇日等的人。《金瓶梅》第六回:「陰陽宣念經畢,揭起千秋旛,扯開白絹。」。《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請將陰陽徐先生來寫了七單。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該請僧人追薦。」也稱為「陰陽生」、「陰陽人」。
棒喝當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身邊,只要黃檗以棒打開示弟子時,他就在一旁大喝助陣。典源所節錄的就是一則臨濟開示弟子的故事。曾經有僧人問:「什麼是佛法大意?」臨濟就舉起拂子,先是身旁的僧人大喝一聲,接著他就打下去。又問,臨濟就又舉起拂子,身旁僧人又喝,他也喝。又要再問,臨濟就又打下去。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當頭棒喝」,用來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
隔靴抓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要使題旨明晰,不可漫無主題,抓不著重點,意思也是比喻不切實際。
滅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滅煩惱、度苦海。亦指僧人死亡。《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也作「圓寂」。
引玉拋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拋磚引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磚頭是低賤的東西,把磚頭丟出去,引回來卻是珍貴的玉。「拋磚引玉」這句成語較早的出處,見載於《景德傳燈錄.卷一○.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話說趙州大師有一次在晚上講道場合中說:「今晚為大家回答問題,有需要解說的人請出來。」在座有一位僧人便出來禮拜。大師一看就說:「我原來準備拋磚引玉,哪知引來的是一個土坯。」大師為何如此說,並不清楚,但此處確實引用了「拋磚引玉」的成語。「拋磚引玉」用來比喻自己先發表粗陋的詩文或不成熟的意見,以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論,多用作自謙之詞。亦用於比喻以身作則,引發眾人響應。宋代詩人王令〈答束徽之索〉詩有這兩句:「勉為瓦礫投,幸有金珠...
燒眉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救燃眉」。在《五燈會元.卷一六.蔣山法泉禪師》篇中,也有一段關於「燃眉之急」的記載。有一天,有個僧人問大師說:「如何是急切一句?」意思是說:如何用一句話話來形容事情的急切。大師來回答說:「急切」就像「火燒眉毛」。「燃眉」、「燒眉」也可以說成「燃眉之急」、「燒眉之急」。在明代李開先為他妹妹所寫的〈亡妹盧氏婦墓誌銘〉裡,提到自從他的父親死後,因為家境貧困,他的母親一年總有七八個月在鄉下種田,所有家事都由他的妹妹一肩挑起。他的妹妹不但要操勞家事,而且還做手工來補貼家用。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女性商人到他家來取走一些手工非常精細的枕頭套、繡花鞋。他原來還以為是別人家的東西,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他妹...
當頭一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身邊,只要黃檗以棒打開示弟子時,他就在一旁大喝助陣。典源所節錄的就是一則臨濟開示弟子的故事。曾經有僧人問:「什麼是佛法大意?」臨濟就舉起拂子,先是身旁的僧人大喝一聲,接著他就打下去。又問,臨濟就又舉起拂子,身旁僧人又喝,他也喝。又要再問,臨濟就又打下去。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當頭棒喝」,用來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
閉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修行者用一段特定的時間,獨自關閉在一個場所內專心修行。[例]為應付考試,他決定學習僧人,閉關一個月苦讀。
三十六字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套代表唐、宋間漢語聲母系統的符號。是由唐末僧人守溫所創的三十個字母演變而來。其組織觀念參考印度梵語字母的排列。三十六種不同之聲母,各以實字充之,如重脣音為幫滂並明,輕脣音為非敷奉微,舌頭音為端透定泥,舌上音為知澈澄娘,齒頭音為精清從心邪,正齒音為照穿床審禪,牙音為見溪群疑,喉音為影曉匣喻,半舌半齒音為來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