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莊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店老闆。《水滸傳》第四回:「叫道:『主人家,過往僧人買碗酒吃。』莊家看了一看道:『和尚,你那裡來?』」
俗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未出家的人。相對於僧人而言。《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況且清淨地方,如何容得俗人前來蹧蹋?」
一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總共。《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女子片刻之間彈打了一個當家的和尚,一個三兒,刀劈了一個瘦和尚,一個禿和尚,打倒了五個作工的僧人,結果了一個虎面行者,一共整十人。」《文明小史》第四八回:「主人數了數賓主,一共有了七人,便寫局票擺席。」
膾炙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膾炙人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僖宗乾符年間,周朴因遇黃巢之亂,不屈從黃巢而被殺。朴死後,僧人樓浩蒐其詩百篇,編成《周朴詩集》二卷。唐人林嵩為《周朴詩集》寫了一篇序文,文中說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縱心靈於山林宇宙之中,視富貴如浮雲。與當時的建州刺史李頻、處士方干結為詩友,其間往來之詩作,都是「膾炙人口」,為人所稱美傳誦的好作品。文中「膾炙人口」原用於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傳誦,後則亦用來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
鶻崙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囫圇吞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囫圇吞棗」原作「渾崙吞棗」。《碧巖錄》卷三記載了一段故事:有位僧人問趙州和尚是否曾親見過南泉大師?趙州打了個比喻,回答說:「鎮州出產大蘿蔔頭。」本來這位僧人問趙州時是別有用心的,想不到趙州不直接回答他的問題,打了比方。這番對答,表面上看來真是無味,直堵人口,害得這位僧人才一開口,卻只換得瞪大眼睛,不知如何接下去。趙州此番回答若是聽在有智慧人的耳內,恰如電光石火,一聞便透徹心靈。否則,想破頭了也不知所云。有人以為鎮州出產大蘿蔔頭,天下人皆知,趙州去參見南泉,也是天下人皆知。這位僧人明知故問,所以趙州才會如此回答,不跟他囉嗦。恰如曾經有僧人問九峰和尚:...
禪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人居住的房間。後泛指寺院。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元.朱凱《昊天塔》第四折:「似這等沸騰騰,可甚麼綠陰滿地禪房靜?」
首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禪堂中位居上座的僧人。宋.賛寧《大宋僧史略.卷中.講經論首座》:「首座之名,即上座也。居席之端,處僧之上,故曰也。」《水滸傳》第四回:「首座道:『長老只是護短,我等只得從他。』」
般若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破戒僧人對酒的隱語。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二:「僧謂酒為『般若湯』,謂魚為『水梭花』,雞為『鑽籬菜』,竟無所益,但自欺而已。」
俗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的說唱文學。唐代僧人根據佛經的內容加以鋪陳演義,以通俗有趣的說唱方式向在家人宣揚佛法。《資治通鑑.卷二四三.唐紀五十九.敬宗寶曆二年》:「上幸興福寺,觀沙門文漵俗講。」
法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書簡。《水滸傳》第六回:「清長老道:『好,好。師兄多時不曾有法帖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