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無所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無所有」就是什麼都沒有。見用於敦煌變文《㠠山遠公話》。《㠠山遠公話》是一則記載僧人惠遠生平事蹟的故事。文中,善慶即是惠遠,他為宰相崔相公解釋何為「無形」:「佛法是無形的,就像映在水中的月亮,憑空生起的風,是虛無空泛難以捉摸的。」原文中就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來表示「無形」。又如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逮旬日,鈞異其事,馳往舊遊訪之,則向之花竹一無所有,但見頹垣壞棟而已。」鈞回到當日宴客的地方,之前的花卉、松竹都不見了,看到的卻是倒塌的牆、傾毀的房屋。引文中「一無所有」,也是指什麼都沒有的意思。
托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人的食具稱為「缽」。佛教僧人乞求布施,皆以手托承缽盂,故稱為「托缽」。後引為乞食、討飯之意。《禪宗無門關》:「德山托缽;南泉斬貓。」
萬籟無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萬籟俱寂」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據《全唐詩.卷一四四.常建》引)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逕1>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2>此都寂,但餘鐘磬3>音。 〔注解〕 (1) 竹逕:竹子夾道的小路。竹,一作曲。逕,通「徑」。 (2) 萬籟:指自然界的各種聲音。籟,本指管樂器所發出的聲音,《莊子.齊物論》有「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之語,借「籟」為一切聲音的總稱。 (3) 磬:音ㄑ|ㄥˋ,佛寺禮佛時所敲的銅製樂器。中空,形狀像缽。僧人敲擊用以表示活動的開始或結束。
齋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人、道士設壇祈福。唐.王健〈同于汝錫遊降聖觀〉詩:「聞說開元齋醮日,曉移行漏帝親過。」《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因念亡夫恩義,思量做些齋醮功果超度他。」
和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梵衲、頭陀、沙門、僧人
磨磚成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僧人常白日坐禪,欲圖成佛,南獄懷讓禪師乃取一磚於庵前石上磨。僧人問其故,禪師答稱欲磨成鏡。僧人困惑,磨磚豈能成鏡?禪師遂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耶?」典出《景德傳燈錄.卷五.南獄懷讓禪師》。後形容因選錯對象,下錯工夫,結果將徒勞無功,一事無成。
罽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位居西域,所轄地域因時代而異,約在今阿富汗東北、喀什米爾一帶。以農業及製作金銀銅鐵器物為主。為佛教大乘派的發源地,漢代以後有許多僧人來中國傳教譯經。
喇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師。為藏語blama的音譯。指通過其宗派所規定修法課程且具有灌頂資格的修行者,或是被認可的喇嘛轉世者。喇嘛並不一定是出家人,在西藏民間則廣泛用於對任何受尊敬的僧人或法師的稱呼。
爭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計較。《儒林外史》第二八回:「這個何必計較?三位老爺來住,請也請不至,隨便見惠些須香資,僧人那裡好爭論?」
單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僧房中僧人坐禪的坐位上,通常貼有各僧的名單,故稱僧人的坐位為「單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