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ASSURE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以求了解學習者特質。2.S:陳述學習目標(State Objectives):課程目標應是學習者在學習結束後應具備新的技能獲知識,重點是學習者應從教學活動中獲得甚麼。學習目標應以學習者之收穫為主,且目標應儘量具體並有可行性。良好之學習目標應要考慮下述三個因素:(1)表現:學習者能達到之水準(2)條件:是將表現之範疇予以限定(3)標準:界定何種表現是能被接受之程度3.S:選擇、修正或設計教材(Select,Modify or Design Materials):獲得適宜之教材途徑有:(1)選擇現有教材(2)修正現有教材...
並行不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指同時進行,不相妨礙。《朱子語類.卷四二.論語.顏淵篇下》:「二條在學者則當並行不悖否?」《明史.卷一九七.席書傳》:「蓋別以廟祀則大統並行不悖。」也作「並存不悖」。
適性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受教者在起點獲得均等的地位,教育應採取「積極性的差別待遇」,以消除社會地位不利的影響。2. 政府應在學生入學之前提供補償性刺激,彌補個別環境間的差異,使各種背景之學生的能力在入學時均達到某一標準。學校方面:(一)提供適宜的學習環境,進行多樣化教學活動(二)培養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增進學習興趣與效果(三)採用腦力激盪術、發現學習、探究訓練等方法促進思考能力的發展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縱使學習落後,趕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只要不斷有向上求進的意志,在老師提供的學習環境之下,把個人的優勢顯現出來,以致獲得某方面的...
無濟於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能就是「無濟於事」這句成語所本,指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出現「無濟於事」的書證如《玉嬌梨》第三回:「在學生固叨同年之惠,只恐此行無濟於事,反辱了楊年兄之薦。」
批判教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關鍵的可能性。7. 在批判教育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扮演一個「轉化的知識份子」。教師不應侷限自己在學校活動之內,他應該積極參與社區的民主政治活動,傳達他們的聲音。批判教育學應該協助教師與學生檢討種族主義、性別主義、階級主義,使被邊緣化的弱勢團體能夠發聲,藉以找出社會改革的可能性。 註解[註1]譚光鼎(2010)。教育社會學,頁19。學富。
總結性評量(summative_evalu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評量。此種評量與形成性評量及診斷性評量不同之處在於,它並不偏重於發現學習困難和改進教學,而是較注重在學生成績等級的評定,以及確定學生學習的精熟程度。此種評量評量的範圍較大,大多是以整個教學活動的單元目標為根據,通常是取能夠代表學習內容的樣本來作為試題,因此可從評量結果中檢討得失,以提供往後教學的改進與參考。因此,雖然總結性評量的主要目的是在評定成績,但是也可作為評鑑課程目標和教學效果是否適當的資料。總結性評量的實施方式很多種,除了標準化的成就測驗之外,也可使用教師自編測驗和各種成績的評定方式,如口頭報告、研究報告、實作...
編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核對正誤:學生作答之後,可立即得到回饋。通常第一個答案之正確答案和第二個問題一齊呈現出來,使學生在學習第二個位提前,可以根據標準答案核對自己答案的對錯。 教材編序步驟1.界定範圍。2.蒐集有關之技術用語、事實、法則、原理與個案。3.將這些材料盡可能的以直線發展順序加以安排,如有必要也可以分支。4.將教材中之細目分布均勻,使學生能完全精通所學內容,不可有所偏失。5.利用現有之增強呈現方式,選擇個體所作之有效反應加以增強,並藉著控制變項來促使個體做出更複雜、精密之反應。6.設法使先前學過之術語或事實,能間歇的出現在後來之...
國際不打小孩日(430_Spank_Out_Da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救兒童聯盟反體罰專案委員會主席「『不打小孩日』有助於將焦點放到極需關懷的兒童人權和需求上。只有在家和在學校感到安全,孩子的學習才有最佳的效果。懂得不用打來對待孩子的父母也比較快樂。體罰這個壞習慣是可以被戒除的,請共同參與這個教育運動。」娜汀布洛克(Nadine Block) EPOCH-USA的聯席主席,同時是位校園心理學家 資料來源大紀元文化網
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的事。第二、這種行為的改變,具有「較持久的特性」,也就是說它不是短暫或固定的。第三、行為的改變不必在學習經驗之後立即發生。雖然「可能」有不同的活動能力,但是這活動能力不會立即轉化為行為。第四、行為改變(或行為潛力)是「經驗」或練習的結果。第五、該經驗或練習須予以增強,即僅是獲致獎賞的那些反應才會學得。(註1) 結論我們使用的「獎賞」和「增強」兩詞是同義字,通常必須是指著有機體需要的東西。在巴夫洛夫的實驗研究中,增強物被視為任何非制約刺激,即指可由有機體引出自然和自動反應的任何刺激而言,在巴夫洛夫的研究中像溫和的酸或電擊...
比西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答後,以作答結果所得的分數高低,判定智力高低。2.不採用高爾頓所認為的智力高低是決定於遺傳,而是改為在學教育中鑑別出兒童的智力高低後,因材施教以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由此觀點來看,比奈不但是智力測驗的創始者,更是現代特殊教育的先驅。3.比奈假設智力會隨著年齡不斷增長,直到成年,因此創用心理年齡(mental age,MA)代表智力高低,他先請了一群不同年齡層的正常兒童做測驗題目,紀錄下不同年齡層可以達對的題目,例如將五歲兒童均能通過的題目整理在一起,十歲兒童均能通過的題目整理在一起,依此類推,一直設計到十三歲,形成不同年齡層...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