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率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依循天性的所感而行。《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樂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生或一切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相對於悲觀而言。如:「他天性樂觀開朗,善與人結交為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凶狠勇猛。《商君書.畫策》:「虎豹熊羆,鷙而無敵。」《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外國天性忿鷙,形容魁健。」
動機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ve):外在刺激出現會引發個體的特定動機。4.本能論(instinct theory):認為動機是天性的。5.心理分析論(psychoanalytic theory ):個體具有兩種基本驅力為愛 (Eros)與死(Thanatos)。二十世紀初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試圖從本能(instinct)瞭解動機。另外,根據驅力理論,人類有基本生理需求(例如食物、水、睡眠),需求是一種能量和驅力的來源,驅策個體使用能量降低需求。以下將動機理論歸納三大取向---(1)生理取向1.生理平衡控制理論(homeostatic...
大海撈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往天竺取經。相傳豬八戒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帥,因觸犯天條,被貶入凡間,不慎投胎為豬,但仍有神通。豬八戒天性貪食好色,曾化身男子前往高家莊提親,後被視破,遭到收伏。因為豬八戒什麼都不怕,只怕二郎神的哮天犬,故吳昌齡以此傳說作為題材,寫了這齣雜劇。在曲詞中,吳昌齡描寫閨女待嫁,但姻緣天定不能強求,苦無對象只好蹉跎青春的幽怨心情,用「海內尋針」來形容如意郎君難以尋覓。這裡的「海內尋針」意同「海底撈針」,另外明代朱權的《荊釵記》也用了「東海撈針」,意思也是一樣的。如果要追探更早的典源線索,唐代道世所編的《法苑珠林.卷二三.慚愧篇.引證部》中,也有類似的用法:「一鍼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難得過於...
亡命之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魏公子毋忌:魏毋忌,亦作魏無忌(?∼西元前243),戰國時魏昭王的幼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天性仁厚,好養士,有賢名,曾用侯嬴計,卻秦救趙;秦伐魏時,率領五國兵歸救魏,大破秦兵,聲名威振天下。後被讒廢用,遂抑鬱不樂,沉迷於酒色,不久即因飲醇酒多近婦女,病酒而死。與齊孟嘗君、趙平原君、楚春君並稱為戰國四公子。因魏安釐王封其地在信陵,故亦稱為「信陵君」。 (4) 客:寄食貴族豪門的人。 (5) 亡命:亡,亡失;命,名也。《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東夏之命,古今之法,言異而典殊。」命,即名也。「亡命」即亡失其名。何以故?為逃亡也。故云改變姓名而逃亡。 (6) 游:同「遊」,遨遊。 ...
癲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癲癇(epilepsy)是因為腦度神經細胞過不活躍,不定時釋放出強烈的電波,而引起身體產生不自主的動作,導致癲癇的原因,大部分都與腦傷有關,例如胎兒時期腦部發育異常、腦部先天性感染、先天性代謝疾病,在出生過程中缺氧、出血、或是腦炎、腦膜炎、頭部創傷等。在台灣,每1000名學齡兒童中就有6.7人患有癲癇,全台至少有14~20萬人患有癲癇症。癲癇依發作的型態,可分為局部發作(單純性局部發作、複合性局部發作)、全面發作(失張發作、肌抽躍性發作、抽躍性發作...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目的因是內在物自身本性的,而非某種我們主觀上強加其上的東西。 教育思想亞里士多德首揭「所有的人,天性上都有求知慾」,開始了他對教育的重視,其認為教育目的為一種生長的程序,沒有終點,唯一的終點為邁向「幸福」。以下說明亞里士多得知教育思想:文雅教育優於肉體的職業教育:受柏拉圖影響,認為心優於身,自由民的教育優於奴隸的教育,頭部的思考非手腳的活動可以比擬。教育計畫生育的考慮:其主張為政者應該考慮男女的適合結婚的年齡,男生37歲,女生18歲為佳。反對共產共妻:反對共產共妻的想法在孩童的教育上反映出學童應該有自己的玩具,並珍惜...
老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誠實,行事規矩。[例]這孩子天性老實,一說謊就會臉紅。
海底撈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往天竺取經。相傳豬八戒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帥,因觸犯天條,被貶入凡間,不慎投胎為豬,但仍有神通。豬八戒天性貪食好色,曾化身男子前往高家莊提親,後被視破,遭到收伏。因為豬八戒什麼都不怕,只怕二郎神的哮天犬,故吳昌齡以此傳說作為題材,寫了這齣雜劇。在曲詞中,吳昌齡描寫閨女待嫁,但姻緣天定不能強求,苦無對象只好蹉跎青春的幽怨心情,用「海內尋針」來形容如意郎君難以尋覓。這裡的「海內尋針」意同「海底撈針」,另外明代朱權的《荊釵記》也用了「東海撈針」,意思也是一樣的。如果要追探更早的典源線索,唐代道世所編的《法苑珠林.卷二三.慚愧篇.引證部》中,也有類似的用法:「一鍼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難得過於...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