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4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脣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車,牙床。 ◎2《左傳.哀公八年》吳為邾故,將伐魯,問於叔孫輒。叔孫輒對曰:「魯有名而無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禮也。君子違,不適讎國。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託也則隱。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惡廢鄉,今子以小惡而欲覆宗國,不亦難乎?若使子率,子必辭。王將使我。」子張疾之。王問於子洩,對曰:「魯雖無以立,必有與斃,諸侯將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晉與齊、楚輔之,是四讎也。夫魯,齊、晉之脣,脣亡齒寒,君所知也,不救何為?」
誹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布不實言論而損壞他人名譽。《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紅樓夢》第九回:「那些不得志的奴僕們,專能造言誹謗主人。」
翻雲覆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作博大雄渾,因此有「詩聖」之稱。杜甫雖然做過左拾遺、工部員外郎等官,但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貧交行〉就是在貧困時所作,感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第一句「翻手作雲覆手雨」,說時人翻過手來是雲,覆過手去是雨,形容人心變換無常。富貴時人人巴結,落魄時無人理會,已經沒有像春秋時的管仲和鮑叔牙那樣相知相交的深厚情誼了。後來「翻雲覆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常用來形容人反覆無常,如:宋.黃機〈木蘭花慢.問功名何處〉詞:「世事翻雲覆雨,滿懷何止離憂。」後來衍生出玩弄手段之意,如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你不合打鳳牢龍,翻雲覆雨,陷人坑阱。」到了近代,又...
先發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續資治通鑑.卷九一.宋紀九十一.徽宗政和元年》:「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萬一女直得志,先發制人,事不侔矣。」
黃鐘毀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黃鐘毀棄」用來比喻賢才不被重用。
潦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得志、失意。如:「要不是年輕時太過放蕩,現今的他怎會這般窮困潦倒?」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舊知吾潦倒麤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賢能也。」唐.杜甫〈登高〉詩:「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蓋棺論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唐代詩人。在政治上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此詩是杜甫勸勉友人應該出來為世人作事。杜甫舉枯桐可以製樂器,淺水可以藏蛟龍為例,說明人不應處於深山窮谷之中自我埋沒。杜甫認為,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友人年力未衰,豈可隱遁山林?應該再出來為世人做事。後來「蓋棺論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現在亦用來比喻事情最後已有結論。如:「即使已經蓋棺論定,如有新事證,歷史也有重新翻案的可能。」
謙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虛禮讓。《漢書.卷九二.游俠傳.原涉傳》:「涉性略似郭解,外溫仁謙遜,而內隱好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二客欲謙遜,被他一把扯了袖子,拽進大門。」也作「謙巽」。
纍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失意、不得志的樣子。《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纍纍若喪家之狗。」也作「儽儽」。
窩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受到委屈而煩悶、難過的感覺。如:「現實生活裡,我其實活得蠻窩囊的,並不如你想像那樣的自在灑脫。」
2.無能、懦弱。多用於自責。如:「我越想越窩囊,竟然讓人給騙了都不自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