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鳴大放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境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料來源:國民教育社群網目錄1 基本理念2 課程目標3 分段能力指標3.1 環境覺知與敏感度3.2 環境概念知識3.3 環境價值觀與態度3.4 環境行動技能3.5 環境行動經驗4 學習內容 基本理念環境教育成為一個重大議題融入九年一貫課程,充分呼應以下幾個重要意涵:全球環保的思潮與行動環境教育的源起與發展,緊扣著國際環保的思潮和行動。1972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197...
自然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興起於十九世紀中葉的思潮。主張一切存在的物質和現象均和自然世界有關,深受近代自然科學影響。運用於文藝、美術上,則多取材於現實生活,注重客觀描寫,重視科學,並尊重個性。如福祿貝爾、左拉、莫泊桑等作品屬之。
績效責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教育為國家競爭力的基石,因此,各國均致力於教育改革的推動,而落實績效責任成了新一波教育改革的主流,提高績效也成為當代教育思潮的焦點。教育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被視為提升教育效能和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僅在許多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如加拿大、法國、芬蘭、美國、英國、挪威、紐西蘭、荷蘭、愛爾蘭、瑞典、澳洲等,而且在一些開發中的國家,都已經逐漸變成政府部門最關注的教育議題(Kellaghan&Madaus,...
人文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歐洲文藝復興時的思潮。十三世紀末興起於義大利,丹第、薄伽邱等為其先驅。主張脫離教會勢力,反對經院哲學,鼓吹人文教育,以倫理、哲學、音樂和修辭學培養高尚的鑑賞力、優雅而機智的風度,重視個人精神的獨立,又不忽略體格的鍛鍊。奠定此後歐洲各國人文教育的基本理想,對整個歐洲文化的發展有相當深的影響。也稱為「人本主義」。
國立內埔農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有傑出的表現,對學校也有一份深厚的感情與期許。在科技化、資訊化的時代,為符應時代的變遷與教育改革的思潮,本校除了繼續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培養健全的職業道德,成就經建基層人才,為國家所用之外。仍需加強學術導向的基礎能力之奠基,培育學生未來再學習的能力,以提升國家的人力素質。為期達成目標,將透過學校組織變革、運用全面品質管理、實施績效責任制、推動學習型組織、協助教師專業發展、推動學生全人教育與多元智能的學習、鼓勵家長正向參與學校事務、善用社區資源與協助社區發展等等來達成學校發展目標。 校徽 學院系所農場經營科家政科食品加工...
向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alcomCA:TaoranPress1993日譯詩集(1)《乱――向陽詩集》,三木直大譯。東京:思潮社,2009。二、學術論述類學術論著(1)《文學傳播與社會變遷之關聯性研究:以七○年代台灣報紙副刊的媒介運作為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2)《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出版,2001。(3)《長廊與地圖:台灣新詩風潮簡史》。台北:自費印製,2002。(4)《意識形態‧媒介與權力:《自由中國》與五○年代台灣政治變遷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論文,2003。學術校訂(1)《雷震回...
浪漫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八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初期,發生於歐洲的一股反對權威、傳統、古典的文藝思潮。著重主觀性、自我情感及想像。反對刻板、不注重文藝內涵的格律形式。偏重自由發展,展現個人風采。因此創造出的作品充滿了熱情、富於變化的風格。
鍾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為除品第之外,還就作品評論其優劣。後以《詩品》定名。品評自漢至梁122位五言詩作家,齊梁之際,文學思潮浮靡訛濫,故書中提倡風力,反對玄言,是一部專論五言詩的古典文學批評名著。《詩品》有評曹操父子,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乃嫌其「古直」而少文彩。 學術思想鍾嶸學術思想主要有以下幾點:1、反對用典:他提倡自然質樸的詩風,反對一味講究用典,斥責了『文章殆同書抄』的堆砌典故風氣,又舉出『 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風』、『清晨登隴首』、『明月照積雪』等名句詩歌主要是抒情,用事用典過多反而有傷詩歌的情韻。鍾嶸認他主張詩貴自然,用白描手...
再製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當可窺知布偶迪厄對於學校教育實踐中文化再製情形的關心。再者,由於受到「批判理論」及「新馬克斯主義」思潮的影響,部分學者們以反科層化、反霸權宰制的批判精神,重新思考教育制度的定位,並反省教育與社會制度間歷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關係。這些學者的批判與檢討,形成教育社會學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和獨特的理論模式,稱之為「再製理論」。進一步言之,教育社會學曾被視為探討文化再製與社會再製之關係的科學。因之,可以窺知探討文化再製與社會再製二者間的互動關係,是教育社會學研究的核心議題之一。換言之,探討「再製理論」是教育社會學研究的核心議題之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