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美國獨立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時也因無法再容忍英國不合理的稅收,而在西元1770年在波士頓引發暴動。再加上來自歐洲鼓吹獨立的新思潮,影響殖民地的居民,他們開始討論獨立的問題。 經歷西元1774年,美洲13個殖民地決定和英國斷絕一切商業貿易。西元1775年戰爭爆發,由喬治.華盛頓(1.)率領美利堅軍隊,對抗英國軍隊。西元1776年,傑佛遜及富蘭克林起草獨立宣言,法國支持美國獨立革命。一些法國志願兵也加入了戰爭。\從1777年10月至1781年3月,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美國開始在國際外交上獲得優勢,法國、西班牙、荷蘭亦相繼加入戰爭,協助美軍對抗英軍...
注音符號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效應用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以融入生活經驗,擴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思潮。3.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本國文化精髓。4.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註二) 教材編寫原則注音符號教材(首冊)之編輯A.以培養學生正確注音,熟悉拼讀為重點。教材編寫時以完全注音為主,亦得輔以常見簡易之漢字。B.宜以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為中心,配合語言情境,提供完整情境之插圖,引導學生由說話進入符號學習。C.由易入難,循序漸進,...
後現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義其基本精神包括與現代主體哲學對立反基礎主義反權威主義多元主義。強調尊重各種論述間的差異,依照不同遊戲定出不同的規則,各種遊戲之間是平等的,不可互相超越;強調聲音和論述的多元性,強調未呈現的、或經由歷史特定衝突才產生的不同的論述。吾人從晚近所興起的後現代理論思潮考察,可以發現這些思潮主要係針對傳統理論或現代理論缺失而發,因此具有強烈的批判、質疑及否定之反動性格。 德希達的解構主義不過,法國當代哲學家德希達的解構主義論說,往往被論者認為是對現代性...
呂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 呂赫若(1914─1951),本名呂石堆,臺中縣潭子人。小說家。 1929年入台中師範學校就讀,當時正值社會主義思潮澎湃,農工階級運動昌盛之際,呂赫若受到時潮衝擊,對於其日後的文學理念與社會實踐,都有相當大的影響。1934年,呂赫若自台中師範學校畢業,擔任峨嵋國小老師,並開始以呂赫若為筆名,創作文學作品。1935年,呂赫若的第一篇小說(牛車)於日本(文學評論)發表,當時他年方二十二,初試啼聲即備受文壇矚目。1936年,(牛車)楊逵的(送報伕)、楊華的(薄命),一起入選中國作家胡...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曉中醫,是具有開明思想的維新派人物,頗重視新學,除聲、光、化、電和數學等自然科學外,也喜歡傳播進步思潮的社會科學著作。母親陳愛珠,是一位通文理、有遠見而性格堅強的婦女。茅盾10歲喪父,童年時代,就接受了母親所教的文學、地理和歷史知識。茅盾說,“我的第一個啓蒙老師是我母親”。茅盾的啓蒙教育開始較早。小學前便讀過家塾、私塾。8歲入烏鎮立志小學讀書,後轉入植材高級小學,成爲該校第一班學生。茅盾的中學時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學度過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學堂插班二年級讀書,1911年秋季轉入嘉興中學堂。不久,辛亥革命...
韋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1)(Weber,Carl Maria Von,西元1786~1824)德國作曲家,德國民族歌劇創始者。曾任威登堡皇室祕書、日耳曼歌劇院樂長。作品風格獨特。有歌劇傑作神彈射手等。(2)(Weber,Max 西元1864~1920)德國社會學家、政治經濟學家,是二十世紀對社會科學具有巨大影響的學者。所著關於新教教義與資本主義的論文,曾影響了歷史思潮和宗教社會學。著有基督教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經濟與社會等書。
存在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在理論(Existential Theory)存在理論是由19世紀的歐洲哲學家所發展出來的哲學思潮,再由歐洲的分析師發展成治療性的理論,其理論的出發點是基於對當時精神分析學派及行為學派決定論的反動。其哲學觀點認為人的本質是主觀也是不斷變動的,所謂的意義即是個體獨一無二所覺知或經驗到的一切,而個體永遠在形成的過程中。個體有能力覺察,有做決定的自由且要為其決定負責任。個體中其一生致力於追求自我認定以及和他人發生關聯的意義。存在主義對人類本質的觀點包括下列各項:1.有能力自我覺察:因而可以反省與做抉擇,個體愈能自我覺察,也將...
龍瑛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的時代,龍瑛宗以別出的心裁、獨到的眼光,不管外界的喧囂,直接選擇走入人們迂迴曲折的內心。西方的文藝思潮和表達技巧,不知何時也悄悄走入他的內心,所以他纖細、敏銳的人性觸角,一定是和他所選擇的文學觀點有關。是唯一不放任現實主義洪流淹沒自己的作家。』 參考資料 吳密察:《臺灣史小事典》,遠流出版。龍瑛宗作,張恆豪編:《台灣作家全集‧短篇小說卷,日據時代;9(龍瑛宗集)》,前衛出版社》許俊雅:《日據時代台灣小說選讀》,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
林海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分關注婦女命運,以女性的立場寫出封建制度下被壓迫的妻與妾不同的身分地位,共同的哀怨。又寫出受五四新思潮影響及抗戰前後的女性命運、處境與婚姻的諸多問題,對於人物的心理刻畫有很生動的描寫。」●《城南舊事》是文壇名家林海音女士獨步文壇三十多年的經典作品。自1960年出版以來,不但在台灣暢銷不斷,在大陸也擁有廣大的讀者群。●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除了再版無數次的小說版外,1985年,本書在中國大陸搬上銀幕,電影「城南舊事」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大獎金鷹獎」、第十四屆「貝...
芥川龍之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和作報紙編輯來維持生計。1914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羅生門》,但並沒有受到重視。1916年他在《新思潮》雜誌發表短篇小說《鼻子》,夏目漱石讀了這篇作品之後非常讚賞,對他多方關懷。這段時間他也開始創作俳句。1918年他發表《地獄變》,講述了一個戰國時期的殘酷故事,通過畫師,畫師女兒等人的遭遇,反映了純粹的藝術和無辜的底層人民受邪惡的統治者的摧殘。1921年芥川龍之介作為大阪每日新聞報社的記者前往中國四個月,這次任務非常繁重。在任務的壓力和自身壓抑作用下,他染上了多種疾病,一生為胃腸病、痔瘡、神經衰弱、失眠症所苦。回到日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