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轉化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文章中,作者將描寫的對象(人或物),轉換原來的性質,擬化成另一種與原來本性完全不相同的物或人來加以形容描述,此類修辭方法稱為「轉化」,又稱為「比擬」。 種類轉化法種類可分為三大類:「擬人法」—將「物」比擬為「人」;「擬物法」—將「人」比擬為「物」;「擬物為物法」-將某物比擬為另一物。
本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的本性。如:「他的本質不壞。」《南齊書.卷二五.列傳.張敬兒》:「朕猶謂恩義所感,本質可移。」
和諧溝通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次沒做好就變成你不好,打掃的這麼差,還是你打掃的不好,打掃不好可以再加強,但是你不好卻會變成一個根本性的批評,這就是為什麼要使用鑑賞性的讚賞了,同樣在使用話語時,應盡量採用我訊息,而非你訊息,這樣才能避免傷及學生人格,且可讓學生更加體會教師所想表達的真正意義。(註2) 關鍵字中文:和諧溝通理論英文: harmonious communication 參考書目註1 張民杰(2011)。班級經營-學說與案例應用,頁316-318。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註2 銘傳大學師資培育所研究中心。教育專業素養論壇,頁8。銘傳大學
圓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沒有矛盾、障礙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性惡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子的人性學說主張。認為人性本惡,唯有經過後天的師法教化,禮儀引導,才能化性起偽,改惡向善。《荀子.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清.王先謙.集解:「偽,為也,矯也,矯其本性也。」
變生肘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變,禍亂。肘腋,喻切近的地方。指禍亂起於內部。 出處明 余卲魚<東周列國>第四回:「萬一中外合謀,變生肘腋,鄭國非主公之有矣。」 故事 補充(1)相似詞: 禍起蕭牆、兄弟鬩牆(2)反異詞:池魚之殃、同舟共濟 例句面對這場變生肘腋的倫理悲劇,他不禁對骨肉至親的本性產生了懷疑。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423,金安文教機構
不加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應。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行動的理念。四因當中,形式因與目的因最為重要,而且只存在於我們的觀念之中。因此,目的因是內在物自身本性的,而非某種我們主觀上強加其上的東西。 教育思想亞里士多德首揭「所有的人,天性上都有求知慾」,開始了他對教育的重視,其認為教育目的為一種生長的程序,沒有終點,唯一的終點為邁向「幸福」。以下說明亞里士多得知教育思想:文雅教育優於肉體的職業教育:受柏拉圖影響,認為心優於身,自由民的教育優於奴隸的教育,頭部的思考非手腳的活動可以比擬。教育計畫生育的考慮:其主張為政者應該考慮男女的適合結婚的年齡,男生37歲,女生18歲為佳。反...
飲食男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人類對食物、性愛的欲求與本性。《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一.山谷上》:「『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若戒之則誠難,節之則為易,乃近於人情也。」
改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孽海花》第二一回:「若說要我改邪歸正,阿呀!江山可改,本性難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