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2.72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器名,打擊樂器。一種大鈴,通常為有柄有鈴舌,振舌發聲。古代用來宣佈政教法令或示警。材質多為金屬製或木製。如:「鈴鐸」、「木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樂器名。通「鐘」。參見「鐘」條。
滔滔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卜,希望得到「大橫」這個卜兆。期盼來年祖先神靈能夠廣施恩澤,使萬事齊備,國家繁榮,政通人和。敲打演奏樂器來侍奉您,且以滿溢的美酒,和燒烤烹煮過的美食,作為祭祀的供品。用歌曲、舞蹈來歡迎,並祈求神靈降福,像奔流不停的大水,連續不斷,永遠不竭。文獻原來用「滔滔不竭」,竭是盡的意思。後來演變成「滔滔不絕」,絕是中斷的意思。「滔滔不絕」用來形容說話連續不斷。較早的書證如《蕩寇志》第三二回:「張繼問起曹州攻取之法,成英反覆議論,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張繼一毫不懂,連聲稱是而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樂器架子橫木上的大版,狀如鋸齒,可以懸掛鐘、鼓、磬等。《說文解字.丵部》:「業,大版也,所以飾縣鐘鼓。」《詩經.周頌.有瞽》:「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鬼斧神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達生》梓慶1>削木為鐻2>,鐻成,見者驚猶鬼神。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一焉。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齊三日,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當是時也,无公朝,其巧專而外骨消;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後成見鐻,然後加手焉;不然則已。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 〔注解〕 (1) 梓慶:魯國大匠,名慶。梓,製作木器的工匠。古人常以職業或專長冠於名字之上,如卜偃、盜跖。 (2) 鐻:音ㄐㄩˋ。一種樂器。形似鐘,初為木製,後改用銅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樂器的弦。《楚辭.劉向.九歎.愍命》:「破伯牙之號鍾,挾人箏而彈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鐘口的兩角。《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為鍾,兩欒謂之銑。」唐.賈公彥.疏:「欒、銑一物,俱謂鍾兩角。古之樂器應律之鍾,狀如今之鈴,不圜,故有兩角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吹奏樂器。如:「品竹」、「品簫」。
瓦釜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亦用來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宋朝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詩三首之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正以「瓦釜雷鳴」比喻文章之拙劣與風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即籥。[例]誦詩舞勺。(《禮記.內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