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7.11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器名,吹管樂器。源自中國的簧管樂器。用十三至十七根裝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氣管,裝在一個鍋形的底座上製成。演奏時以口接於吹管,分別以指按簧管,吹之發聲。能奏和聲,吹氣及吸氣皆能發聲,其音色清晰透亮。今常用的高音笙多為三十六簧,常用於獨奏與合奏。目前還有中音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多用於合奏。
2.古代東方之樂。《周禮.春官.眡瞭》:「凡樂事,播鞀,擊頌磬、笙磬。」漢.鄭玄.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清.孫詒讓.正義:「東方之樂,與樂器之笙物異,而取義於生則同也。」
啁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1)形容鳥叫聲。唐.王維〈黃雀痴〉詩:「到大啁啾解游颺,各自東西南北飛。」(2)形容樂器齊奏的聲音。唐.杜甫〈渼陂行〉:「鳧鷖散亂櫂謳發,絲管啁啾空翠來。」(3)形容幼兒學話的聲音。《聊齋志異.卷三.夜叉國》:「徐輒教以人言,漸能語,啁啾之中,有人氣焉。」
共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發音體因受到與本身振動頻率相同的音波影響,也隨之產生發音的現象。如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放在一起,敲擊其中一個使它發出聲音,另外一個音叉也會跟著發出聲音。[例]弦樂器的音箱如果製作精巧,使共鳴良好,將可發出美妙的聲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器名,吹管樂器:(1)古代的一種管樂器。三孔。《說文解字.竹部》:「籟,三孔龠也。大者謂之笙,其中謂之籟,小者謂之箹。」(2)簫。《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吹鳴籟。」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籟,簫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樂器上調整弦線的軸。《魏書.卷一○九.樂志》:「以軫調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樂器名。一種吹奏樂器。今藏、蒙一帶,常將貝螺尖端磨穿為吹嘴,在梵樂中使用,音色渾厚。《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貝,蠡也,容可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拍板。用於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常與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是古代傳統的一種橫吹,形狀像笛的竹製樂器,有八孔。篪與笛的明顯區別是篪無膜,底端為有竹節封閉,而笛有膜,底端開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為銅製的淺平圓盤,用槌敲擊以發聲,形制各地不同,種類繁多,用途廣泛。
笑逐顏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婆子道:「這個不是冤家不聚會。好教官人得知,卻有一頭好親在這裡:一千貫錢房臥,帶一個從嫁,又好人材,卻有一床樂器都會,又寫得算得,又是大官府第出身。只要嫁個讀書官人。教授卻是要也不?」教授聽得說罷,喜從天降1>,笑逐顏開,道:「若還真個有這人時,可知好哩!只是這個小娘子如今在那裡?」 〔注解〕 (1) 喜從天降: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心中歡喜。見「喜從天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