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具的總稱。如:「兵器」、「器具」、「武器」、「容器」、「器物」。
氣度、度量。如:「器量」、「小器」。
才能。如:「器重」、「器識」、「大器晚成」。
生物體中負責某種獨立機能的組織。如:「器官」、「呼吸器」、「生殖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創制。《周禮.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陰陽之聲,以為樂器。」
濫竽充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竽,古代一種吹奏樂器。「濫竽充數」意謂不會吹竽的人,混雜於眾多樂工中湊數。典出《韓非子.內儲說上》。後用「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數。亦用於比喻拿不好的東西充場面。亦用於自謙,比喻自己才德不足。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樂器名。似鼓,敲擊以控制音樂節拍。《禮記.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治亂以相。」漢.鄭玄.注:「相,即拊也,亦以節樂。拊者以韋為表,裝之以糠。糠,一名相,因以名焉。」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旌約為萬人。旌,音ㄐ|ㄥ。 (16) 載常建鼓:設置旗子,擺好大鼓。常,一種繪有日月的旗子。鼓,樂器名。一種用皮革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的打擊樂器,聲音洪亮。 (17) 方陣:士兵排列成方形陣勢。 (18) 裳:人下身穿的衣服。 (19) 旂:音ㄑ|ˊ,一種在旗旒上畫龍,並在旗竿竿頭繫鈴作為裝飾的旗子。 (20) 白羽之矰:用白色羽毛裝飾的箭。矰,音ㄗㄥ,繫有絲繩,用以射鳥的箭。 (21) 秉鉞:拿菑j斧。鉞,音ㄩㄝˋ,一種形狀似斧的武器,但較斧大,多用作禮仗,以象徵帝王的權威,也用為刑具。 (22) 中陳而立:站在中陣。陳,同「陣」。 (23) 左軍:古代軍陣編制,分左、中...
琴瑟和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琴與瑟兩種樂器所搭配出來的聲音非常協調。後以此比喻夫妻之間感情和諧融洽。[例]他祝福這對新婚夫妻百年好合、琴瑟和鳴。
掩耳盜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非鈴也,鐘也。」 (3) 負:以肩背物。 (4) 椎:音ㄓㄨㄟ。敲打東西之器具。 (5) 況然:狀聲詞,敲鐘時所發出之聲音。 (6) 遽揜其耳:急忙掩住耳朵。遽,音ㄐㄩˋ,急忙。揜,音|ㄢˇ,通「掩」,遮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張於樂器上的絲、線,可用於彈奏發出樂音。如:「琴弦」、「箏弦」。
4.弦樂或弦樂器的簡稱。如:「弦歌不輟」。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1.彈奏弦樂器。《莊子.讓王》:「上漏下溼,匡坐而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一種弦樂器彈奏指法。用手將弦撫按住。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萬籟俱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據《全唐詩.卷一四四.常建》引)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逕1>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2>此都寂,但餘鐘磬3>音。 〔注解〕 (1) 竹逕:竹子夾道的小路。竹,一作曲。逕,通「徑」。 (2) 萬籟:指自然界的各種聲音。籟,本指管樂器所發出的聲音,《莊子.齊物論》有「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之語,借「籟」為一切聲音的總稱。 (3) 磬:音ㄑ|ㄥˋ,佛寺禮佛時所敲的銅製樂器。中空,形狀像缽。僧人敲擊用以表示活動的開始或結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