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理直氣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振振有辭,義正辭嚴反義:理屈詞窮,強詞奪理辨似: 「理直氣壯」及「振振有辭」都有理由充足的意思。 「理直氣壯」側重因理由正當而氣勢壯盛;「振振有辭」側重自以為有理而滔滔不絕。 理直氣壯 振振有辭 辨似例句 ○ ㄨ 只要你沒作虧心事,自然就能理直氣壯。 ㄨ ○ 大家都對他的行為極度反感,他卻還~地狡辯,真是恬不知恥! 「理直氣壯」及「義正辭嚴」都有義理正大,毫無畏懼的意思。 「理直氣壯」側重氣勢強盛;「義正辭嚴」側重措詞嚴厲。 理直氣壯 義正辭嚴 辨似例句 ○ ㄨ 面對上級的責難,他~地為自己辯白,絲毫沒有畏縮。 ㄨ ○ 對方的要求不合理,讓他不得不義正辭嚴地斷然拒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氣勢衰落。如:「爐子裡久不添炭,火就塌了!」《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只是我想大丈夫仗本事幹功名,一下腳就講究花錢,塌了銳氣了。」
威風凜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聲勢赫赫,氣勢逼人。《三國演義》第三回:「時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西遊記》第四回:「這番比前不同,威風凜凜,殺氣森森,各樣妖精,無般不有。」
充耳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兮伯兮,褎如充耳」的解說較為清楚,大意是說:「叔、伯這些衛國君臣,穿得很華麗,顯出一股高高在上傲人的氣勢,但是對於黎國君民呼救的聲音,卻裝作沒聽見。」「充耳」在此有兩層意思,它本來可以指冠冕垂於耳旁的玉飾,在此又可以指聲音進入了耳朵(,卻不聞不問)。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充耳不聞」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塞住耳朵,裝作沒聽見。亦用來形容拒絕或不願聽取別人意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氣勢、威勢。如:「氣焰逼人」、「敵焰囂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效法、學習。[例]他的山水宗張大千的潑墨畫法,自見氣勢
排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比是以最少三組相似句法(如短語、子句、簡句、繁句、複句)接連開展,淋漓盡致地表達物象多樣化的性質;並藉此規律形式反覆陳述,造成強勁的辯論氣勢。(註一)又叫排語、排迭。目錄1 種類1.1 參差排比1.2 短語排比1.3 反句排比2 参考資料3 關鍵字 種類 參差排比凡在語文中,將原有整齊的字句,錯雜排列,或故意使字句長短不一,一方面增美文辭,一方面調節辭氣的一種修辭技巧,稱為參差排比。(註二)如:1.蔣中正<我們的校訓>:「我們在學校裡,一定要尊敬師長,要聽先生的話,要守學校的規矩。」2.楊喚<夏夜>:「夏天的夜就輕輕地...
龍吟虎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龍虎的吼叫。形容聲音嘹亮,氣勢驚人。[例]十萬大軍同時吶喊,吼聲如龍吟虎嘯一般,響徹雲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氣勢浩大壯盛。[例]怒濤、怒潮、怒放
波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文章氣勢壯闊。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詩:「文章曹植波瀾闊,服食劉安德業尊。」唐.方干〈越中逢孫百篇〉詩:「上才乘酒到山陰,日日成篇字字金;鏡水周迴千萬頃,波瀾倒瀉入君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