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4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PDCA循環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計過程控制,用之於美國貝爾實驗室,直到1950年代由戴明(W. Edwards Deming)加以發揚光大,成為品質管理的重要方法。 四階段意涵1.計畫階段:分析想要改進的標的,尋找掌握變革的機會,目標在於改進,也就是確認組織所遭遇的問題,進而尋找出解決的方式。可採用的統計圖表,如魚骨圖或。2.試做階段:以小規模或小範圍來從事問題的解決或執行變革,不管其問題解決之道或變革是否有用,盡量不要干擾到例行性的活動。3.檢討階段:檢核小規模或小範圍的變革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為確認新問題,也必須持續考核變革所進行的重要活動。...
國立曾文農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器時在更新增置之中。就業升學方面,歷屆畢業校友,遍佈社會各階層,從事國家各項建設,有不少的傑出校友,發揚曾中精神。升學方面除工、農科參加技藝競賽成績優異保送深造者外,考取大學、六專及保送甄試軍事院校專科深造者亦年有增加。七十二年秋黃為業校長屆齡退休,省府調嚴太煃先生接掌,隨即展開各項校務工作,首先以嚴教嚴管來提高四育素質,以綠化美化來調適教育環境,並釐定各項發展計劃,就現有基礎上向前邁進,為國家培育更多優秀人才,發揮教育最大功能。八十年二月一日嚴太煃校長屆齡退休,葉源皇校長接任,以平實穩健的作風,帶領全校同仁,致力各科教...
西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秋風。《後漢書.卷三○下.郎顗傳》:「自冬涉春,訖無嘉澤,數有西風,反逆時節。」唐.李白〈長干行〉二首之二:「八月西風起,想君發揚子。」
闡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揚、發揚。如:「孟子繼孔子之後闡揚儒家思想。」《文選.顏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詩》:「偃閉武術,闡揚文令。」
文藝復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四至十六世紀發源於義大利,有關思想、歷史、藝術等方面的文化運動。中古時期歐洲的政教學術,因受日耳曼民族入侵的破壞、基督教會的壓抑,致使古代希臘羅馬的燦爛文明幾乎湮沒。西元一四五三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希臘學者多避難義大利,講授古典文化,文藝復興運動由此發展,自此文學藝術漸及於一般生活及思想,史家以為其時代特徵為人文思想的發揚
恢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擴大、發揚。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道德兩難問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時不會盲目迷信權威,行無對錯不僅視其行為後果,且考慮當事人的行為動機。柯柏格承襲皮亞傑的觀點並加以發揚光大,進而提出三時期六階段的道德發展理論,第一期為道德成規前期(preconventional level)約從幼稚園到小學低中年級,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避罰犯服從導向(避免處罰服從規範),第二階段為相對功利導向(為行為後果得到獎勵而遵守規範);第二期為道德循規期(conventional level),約從小學高年級到青年期,又分為兩階段,就是第三階段的尋求認可導向(尋求社會認可做好男孩和好女孩兒遵守規範),與...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人。炎武才高學博,治學精神,謹嚴篤實,反對純文學,為清代樸學導師。畢生心志所注,則在推翻異族統治,發揚民族精神,清末革命志士,多受其精神感召,卒能達成推翻滿清,締造中華之目的,明亡,嘗暗結遺民,與台灣 鄭成功連絡。提出貴創、博證、致用三種研究考證方法。貴創主張不蹈襲古人,博證主張引據參證,詳其本末,而證一物一事之實,決無可疑;致用主張學問要及於當世之務,不為清談浮泛之文。主張窮經致用,反對言之無物之擬古文學,應酬文字、浪漫文學。主張文學應為聖賢立言、明道、載道。學宗程、朱,篤六經,旁涉國家典制,以及天文,儀象、兵農之屬...
守先待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受保持先人的成就,等待後人來承繼發揚。清.鄭燮〈焦山讀書寄四弟墨〉:「秀才亦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無禮無義,無復守先待後之意。」清.譚嗣同〈上歐陽瓣薑師書〉:「守先待後,皆有分任之責。」
教育行政的研究典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範(paradigm)一詞,由科學哲學家孔恩(Kuhn, 1962)發揚光大。此詞彙含有模式(model)、類型(patern)及範例(example)之意。一般而言,典範是指對宇宙現象與知識的觀察方式,可將典範界定為學術社群所共享的一種信仰系統、思維模式、行動規準、研究方法、分析原型、全是參考架構或理解真實世界的方式。學者Ritzer(1983)認為典範決定了在特定學門中的研究方向與規則,並將理論與研究工具加以連結。一個典範可以包含多個相關理論,分別對所獲得之累積知識,賦予概念與意義,並進一步全是各種現象與行為,當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