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42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閔子騫(西元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魯人。孔子弟子,以孝友聞,和顏回同列德行科。 (8) 極摯: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9) 繫攣:戀念不捨。攣,音ㄌㄩㄢˊ,通「戀」。 (10) 世教:當世的正統思想、禮教,此指周公、孔子之儒教。 (11) 眩曜:迷惑、惑亂。〔參考資料〕 ■漢.東方朔〈與友人書〉(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卷二五.東方朔》引)不可使塵網名韁拘鎖。怡然長笑。脫去十洲三...
各自為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楊鶴〈皇清略神功定萬世太平頌〉:「諸侯世封,即已各自為政。況要荒曠絕,所云「來享來王」,僅以虛名相結,安得奉法遵軌,風流令行。」
偷天換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一一.竊符記.如姬竊符》(前腔)你潛身在此,你潛身在此,休得藏頭露尾,花遮柳掩防人至。覓常山寶符1>,覓常山寶符,管鐵網出珊瑚,雕籠漏鸚鵡。向宸軒2>居3>,向宸軒居,偷天換日,強似攜雲握雨4>。 〔注解〕 (1) 常山寶符:比喻兵符。 (2) 宸軒:帝王的住處。宸,音ㄔㄣˊ,借指帝王。。 (3) 居:天子的住所。,音ㄖㄨㄟˋ,古代頌揚天子的明智,故用以稱與天子有關的。 (4) 攜雲握雨:比喻男女歡會。博取魏王的感情。
謠言止於智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明的人能判定是非,不輕信口耳轉述毫無根據的傳聞。如:「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大家不要再相信那些惡意中傷的小道消息了吧!」
顏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也作「顏子淵」、「顏淵」。
聲淚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彬,是王廙的弟弟,他的生平事蹟附於《晉書.卷七六.王廙列傳》下。東晉時,大將軍王敦因恃功專橫,有意篡奪元帝司馬的政權,於是發兵反叛,打入石頭城(今南京市)。元帝為了使王敦能停止叛亂,就派王敦的堂弟王彬去勸說。當時正值王彬的好友周顗遇害被殺,因此王彬先到周顗的墳前弔祭,痛哭了一場,然後才去見王敦。王敦見他面容憂傷的樣子,就問了原因。王彬哭著說:「剛剛我在周顗的墳前痛哭,現在心裡還很難過。」王敦聽了,很生氣的說:「周顗會有今天的下場,是他自找的,有什麼好憐憫的。」王彬說:「周顗是我們的朋友,也是一個忠臣,今天卻遭到這樣的下場,很令人感傷惋惜。」接著突然生氣的指責王敦:「你反叛作亂,殘殺忠良,意...
哥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1)對兄長的稱呼。《三國演義》第一六回:「你敢傷我哥哥!」(2)父對子的自稱。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五.哥》:「唐時人稱父為哥。《舊唐書王琚傳》:『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氣惟有太平。」』宗行四故也。玄宗子隸王琰傳:『惟三哥辨其罪。』玄宗行三故也。」也作「歌歌」。(3)對子姪輩的暱稱。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二折:「(夫人云)倩英,你拜哥哥。今日為始,便是你師父了也。」(4)對平輩的敬稱。《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告哥哥則個,奴家爹娘也在褚家堂左側,若得哥哥帶挈奴家同走一程,可知是好?」
休養生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在戰亂後,不擾民、不勞民,藉以恢復人民的元氣,培養人民的生機。唐.韓愈〈平淮西碑〉:「高宗、中、,休養生息。」清.昭槤《嘯亭續錄.卷二.本朝富民之多》:「本朝輕薄徭稅,休養生息百有餘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遷廟。《新唐書.卷一三.禮樂志》:「已祧之主,不得復入太廟。」《宋史.卷一二三.禮志二十六》:「僖祖及文懿皇后神主既祧,準禮不諱,忌日亦請依唐宗祧遷故事廢之。」
聞一知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公冶長》子謂子貢1>曰:「女2>與回3>也孰愈4>?」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5>也,吾與女弗如也。」 〔注解〕 (1) 子貢:端木賜(西元前520∼?)的字,「端木」為其姓,春秋衛國人。善於經商,有口才,為孔子弟子,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料事多中。 (2) 女:音ㄖㄨˇ,同「汝」,你。 (3) 回: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亦作「淵)」,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天資明,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4) 愈:勝、高明。 (5) 弗如:不如、比不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