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5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計算。《左傳.宣公十二年》:「右廣初駕,數及日中;左則受之,以至于昏。」民國.楊伯峻.注:「數者,數漏刻也。」《莊子.秋水》:「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懷抱。《易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莊子.應帝王》:「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旋轉。通「旋」。《莊子.庚桑楚》:「夫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文選.曹植.美女篇》:「羅衣何飄颻,輕裾隨風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尚且。《莊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後之序,而況之道乎?」《淮南子.人間》:「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於人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井上的圍欄。通「韓」。《莊子.秋水》:「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唐.成玄英.疏:「幹,井欄也。」
信口雌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口雌黃」原作「口中雌黃」。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時代環境的動盪不安,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清靜無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許多人都喜歡以老莊思想為談論內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每每在談論老莊玄妙的哲理時,總能侃侃而談,即使是講錯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說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隨口改正,彷彿嘴裡含了雌黃,隨時改正,所以大家都稱他是「口中雌黃」。後來「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顧事實真相,而隨口亂說或妄作批評。出現「信口雌黃」的書證如清.張雲璈〈察吏行〉:「太守觀察本切近,豈肯信口生雌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嬉戲。通「嬉」。《莊子.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出咸陽,熙邯鄲,從容鄭、衛、溱、洧之閒。」唐.李善.注:「熙,戲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你、你的。《莊子.齊物論》:「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口袋。《莊子.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汲深。」《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張孝秀傳》:「有商人置諸褚中,展轉入東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並排著。《莊子.馬蹄》:「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