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咄咄怪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陶祐曾〈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噫!一小說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著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著述
慾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3) 翩翩:形容文采風流的樣子。 (4) 大體:整個局面。 (5) 鄙語:俗話、俗語。 (6) 馮亭:?∼西元前259,戰國韓國人。原為上黨守,因秦絕上黨歸韓之道,於是附趙,受封華陽君。在長平之戰中,與趙將趙括一起...
背道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據《柳宗元集.卷二一》引)唐興以來,稱是選而不怍者,梓潼陳拾遺。其後燕文貞以著述之餘,攻比興而莫能極;張曲江以比興之隙,窮著述而不克備。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文之難兼,斯亦甚矣。
朱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菴、紫陽。宋婺源人,僑寓建州。曾講學於建陽考亭,因號考亭,晚築草堂於雲谷山,又號雲谷老人。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寶慶中贈太師,追封信國公、徽國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編次著述之書甚多,所註四書,明清科舉奉為程準。
辭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推辭、拒絕。如:「他辭退所有邀約,專心著述。」
烏托邦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念的若干根本性質。摩爾(Sir Thomas More)的《烏托邦》(Utopia,1516),在其著述中將烏托邦描繪為一個理性之共和國,在其內財產為所有人共有,而遇戰爭時則以雇用鄰近好戰國家之傭兵,非自己之公民。其目標則主要聚焦在批判和諷刺,他將烏托邦之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當時身處之社會的罪惡作巧妙的對比,並藉之譴責後者。(註2) 參考書目註1: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台北:元照。註2: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
沈光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蒼茫勢,神龍且寄髯;困方嗟褐短,人豈藉泉廉;善受知珍鼎,需調用作鹽。呈身原不慣,應合與時潛。不當矜著述,已閉白雲函;是衲全留髮,云庵半在巖。寡親時屬旅,感物義為咸。半世栖栖意,逢人說大凡。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25。註2. 彭瑞金,《台灣文學50家》(臺北:玉山社,2005),頁21~28。註3. 丁憂:遭遇父母的喪事。臺灣文獻叢刊
言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章著述。《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皋、王襃、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
顛簸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