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藏諸名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以著作不便問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極具價值,能流傳後世。參見「藏之名山」條。明.袁宏道〈哭江進之.序〉:「郎君幸盡以諸稿屬我,我當為進之刪定,藏諸名山,以俟後世子云也。」
棄筆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在今安徽省盱眙縣西北八十里。 (4) 彪:班彪(西元3∼54),字叔皮,東漢扶風安陵人。才高好著述,繼司馬遷《史記》作西漢史六十五篇,未完而歿,後由子班固及女班昭繼續完成,即今《漢書》。 (5) 輟業:指停止抄書工作。 (6) 傅介子:生卒不詳。西漢北地義渠道人。昭帝時出使大宛,降服樓蘭、龜茲。因誅匈奴使者,還拜中郎。後又斬樓蘭王,被封為義陽侯。 (7) 張騫:?∼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漢漢中成固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打通與西北諸國的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 (8) 筆研:筆硯。研,通「硯」。〔參考資料〕另可參考:《...
司馬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生於龍門,年輕時遊歷宇內,後以四十二歲之齡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稱《史記》),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餘言,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之祖。因具良史之才,所作史記又為正史之宗,故後世稱司馬遷為「史遷」。又《漢書藝文志》載有所著之賦八篇,今僅見悲士不遇賦。
鄭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60年),與盧植同拜馬融為師,學習古文經學,又嘗遊學於幽、並、兗、豫諸州。因黨錮事件而被禁,專心著述。後又博通今文經學,遍注群經,乃為漢代集經學之大成者,世稱「鄭學」。建安五年(200年)春,夢見孔子對他說:「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官渡之戰時,被袁紹逼迫下隨軍而行,到元城(今河北大名縣境)病危,至六月病逝。 著作 作品有《毛詩箋》、《三禮注》。
孔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陵錄別詩》。曾作《郡國姓名離合詩》分扣“魯國孔融文舉”六字,在燈謎界被尊為文人詩謎的開山作。孔融著述《隋書•經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輯本,通行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孔融文又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 相關典故 小時了了 有一次,孔融跟父親到京師去,就順便拜訪河南太守李膺,當時孔融才十歲。由於李膺很自命不凡,不肯輕易的接見訪客。因此,孔融就對守門的人說:「我是李太守...
藏之名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以著作不便問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極具價值,能流傳後世。《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僕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唐.劉知幾〈上蕭至忠書論史〉:「古之國史,皆出自一家,如魯、漢之丘明、子長,晉、齊之董狐、南史,咸能立言不朽,藏之名山。」也作「藏諸名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著述。通「撰」。《禮記.祭統》:「銘者,論譔其先祖之有德善。」《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故人時有問雄者,常用法應之,譔以為十三卷,象『論語』,號曰『法言』。」
豁然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他一生著述頗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二書,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他的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世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朱熹將其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並為之作注。《大學》之道在於闡發為人修養、處世的道理,包含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大綱領,「止、定、靜、安、慮、得」六個修養程序,以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實踐條目。此章為朱熹進一步解說「格物致知」的道理。...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王充2 生平3 事蹟4 著述5 評價 王充字仲任。 生平 王充(27年-97年[1])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約卒於和帝永元八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哲學家。充六歲進學,稟賦聰慧,二十二歲時,位至縣一功曹,後歷任都尉、郡功曹,因諫爭不合引去。《後漢書˙王充王符仲長統傳》既其曾至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然其學多不類當時重經說讖緯的學風,多不見容於當世。三十三歲時返家,發憤著述《論衡》一書。著有《譏俗節義》、《政務》、《論衡》、《養...
淋漓透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淋漓盡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淋漓」是形容溼透的樣子。唐代韓愈的〈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一詩中,有「赤龍拔鬚血淋漓」一句,形容血流得很多的樣子。明末時的進士李清,曾在崇禎、弘光二朝為官,明亡後便歸隱鄉林,以著述自娛。《三垣筆記》是他記述在為官時的所見所聞,其中有一段記到熹宗時的一名太監,名叫劉若愚,頗有才學,被當紅太監李永貞招攬,從事主筆為文的工作。李永貞與魏忠賢一批人,仗勢干預朝政,結黨營私,劉若愚心知肚明,不敢有所反抗。魏忠賢失勢後,其黨羽都遭誅殺,劉若愚也遭彈劾入獄。李清在作官時,偶然讀到他在獄中所寫的《酌中志略》,感嘆他才識廣博,卻身不由己,最後被牽連而死於獄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