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07.4663 ms
共 12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文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文課程係包括人文學科研究人類行動的歷史,並探討人類經驗與想像的成果。人文學科的內容除了涉及人類對經驗予以組織、解釋及賦予價值外,尚須充實公民道德的例證,在浩瀚的知識內容、價值與方法中取得共識,為受教者提供最佳的模範。
人文課程的基本要素有四: 1.作品或人文:內容、形式或結構、媒介、觀點。2.創作者(作家、藝術家、作曲家):觀點、目的(意向)。3.宇宙:文化、心智與情緒之背景。4.群眾(觀眾、讀者、聽眾):批評的欣賞、情感、理解、偏見、感觸。不同的社會之人文課程在上述四個要素雖有偏重,但皆以兩種概念來組織人文課程: 1.文體或形式:著重文學、藝術或歷史作... |
理想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德拉(J. Goodlad)為了釐清課程決定的各層次關係和說明課程概念體系,曾區分了五種課程:理想課程(ideal curriculum)、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知覺課程(perceived curriculum)、運作課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和經驗課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
理想課程又稱為意識型態課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乃是某課程設計者,如基金會、政府或利益團體所組成的委員會,根據某種教育理想或理念,按照一定程序所發展出來的課程。所以稱為理想課程,乃因從課程設... |
後現代課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現代課程理論(postmodernism curriculum theory),深受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所影響。後現代主義,乃對現代社會中的現代性(modernity)之一種反動。而潛隱在現代性之中的一種設想為:透過理性及科學方法的運用,人們可得到客觀、永恆與具普遍性之真理。因此,現代性之特質含科技理性、線性進程、去脈絡化、單一化與追求真理等要項。然而,後現代主義論者認為個體之理性乃每一具獨特性之社會、歷史與文化傳統之負載,即個體之理性運作並無法得到具普遍性之真理。況且,人們也無從得知究竟何為真理。同時,它還強調每一社會情境之特質往往複雜多變,所謂合理性的知識僅適用特...
單文經(2002)。現代與後現代課程論爭之平議。師大學報:教育類,47(2),123-142。
|
分科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科課程/科目課程(subject curriculum)分科課程,通常又被稱為科目課程,不少人把它成為學科課程。其實這是不確切的。現代課程理論中所講的「學...
|
廣域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域課程之形成如融合課程,只是在範圍上再予以放大。當前西方的課程理論學者對廣域課程和融合課程的界定並不甚清晰,因此課程設計者必須知道有時廣域
|
垂直組織(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的垂直組織是指學習課程因素,即概念、通則、技能、價值等之先後次序的安排,依縱的排列。課程垂直組織的設計必須兼顧到繼續性(continuity)、順序性(sequence)、統整性(integration)、銜接性(articulation)、均衡性(balance)及範圍(scope)等六方面,因而學習次序的排列相當複雜。由許多學者專家的研究,可歸納為以下十個課程垂直組織的原則。
1.由單純到複雜:指課程內容的安排,由簡單的下層因素開始,而後及於複雜的上層因素及其中的各種交互關係。此原則亦可用來指數量方面,由少到多,也可用來指由部分到整體或由一般性到特殊性。 ... |
巨型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巨型開放式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s)美國各大學院校正在嘗試新的線上教學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s),全名為「巨型開放式線上課程」。目錄1 解釋1.1 類似「開放式課程」:2 主要推動者3 關鍵字...
|
課程實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實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課程實施是人們常用的一個術語,但很少有人界定它的內涵和外延。例如,許多作者把「課程實施」與「課程採用」作為同義詞使用。其實,這兩者並不完全是一回事。二三十年前,西方國家的許多教育家以為, |
〔幼稚園課程標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使幼稚園在實施教育時有所依循,教育部乃訂定〔幼稚園課程標準〕,就教育目標、課程範圍、實施要點來界定幼稚園教育的方向,其功能是提供一種幼稚園課程的基本資料,以引導幼稚園教育能透過課程的安排及教師的教學,促進幼兒正常發展。
教育部於民國十八年(1929)八月頒布〔幼稚園暫行課程標準〕,民國二十一年十月訂定為〔幼稚園課程標準〕,二十五年七月再予修正。主要制訂者為陳鶴琴、張宗麟及甘夢丹等。此項標準共分三個部分:(1)幼稚教育的總目標:增進幼兒身心健康,力謀幼兒應有的快樂和幸福;培養人生基本的,包括身體和行為等各方面的優良習慣;協助家庭教養幼兒,並謀家庭教育的改進;(2)課程範圍:音... |
聚集型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型課程是伯恩斯坦(B.B. Bernstein)依課程內容之間的疆界(boundary)或隔離(insulation)強度,將課程畫分而成的類型之一。為了說明聚集型課程,柏恩斯坦使用分類(classification)與架構(frame)的概念。分類係用以標示各種內容間分化的性質,如為強的分類,則各種內容間的疆界的隔離屬於強的程度,反之,則指各種內容間的疆界並不明顯。架構係涉及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上的特定關係,如屬於強的架構,用來開放給學生選修的科目減少,反之則多。強的分類或架構形成聚集型課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