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8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課程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管理係指系統地經營管理課程的一連串活動。這些活動包括組織和協調課程計畫;改變和創新課程以適應校內和校外的需求;處理課程實施和評鑑所產生的種種爭議問題。由於課程管理是直接地規範課程活動的管理工作,因此可視為學校管理中具有最重要意義的工作之一。詳言之課程管理的工作,大體上可歸納為下列幾個部分:
  1.課程標準:如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及學校設備標準、教科書編製出版標準、學校評鑑標準等等的管理。
  2.課程編製:學校教育及教學目標的決定、年度教學計畫的制定、教學日數與課程節數及時間的確定等等的管理。
  3.課程實施:教材研究、教學目標的確定、教科用書的準備、教...
台灣社會科的課程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灣的教育界深受此一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的影響,乃於一九九七年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專案小組」目前有許多專家學者、社會人士及教育實務工作者正分工合作推動課程綱要修訂,此一運動又名九年一貫新課程改革。台灣地區的教育改革,最早可追溯到民間對教育改革的推動與努力;第一波教育改革重點為理念的衝擊,四一○教改聯盟是...
懸缺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懸缺課程
教學歷程本位的課程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歷程本位的課程發展(teaching process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目錄1 一、學校教師角色2 二、教師專業文化3 三、教師即顛覆者4 四、沒有實質變革的革新5 五、教師即教室研究者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一、學校教師角色事實上,學校教師可能扮演教練、發展者、中介的媒介、研究者、被動的應變者等角色,而這些學校教師角色往往與政府所委託的課程改革推動者心目中所認定的學校教師角色相關,並且與其對學校教師所持...
建構主義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構主義的起源是多學科的,含有語言學、心理學、科學、社會學或哲學。此派的中心思想在於,知識是個體身處於一種社會情境下,對於人類行為、社會體制的主動建構結果。這種知識觀塑造了該學派的獨特性,對於客觀知識與真理存在的論點也帶來很大的挑戰。
  建構主義的知識論對學校知識與教導內容(課程)也有影響。知識的客觀性與事實性喪失傳統的優勢地位,而為另一種觀點取代;個人的學習舉足輕重,如同柏格耳(P. Berger)與陸克曼(T. Luckmann, 1967)所言,在一種「實體的建構」下,教學不再是客觀、文化認可的知識體傳遞,而比較像是一種協助個體自我建構、自我解釋的過程,亦即從精熟知識內容...
統整型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柏恩斯坦(B.B. Bernstein)依課程內容之間的疆界(boundary)或隔離(insulation)強度,將課程作成畫分的類型之一。如各種內容間疆界隔離不明顯(所謂弱的分類),或供學生選修科目多(所謂弱的架構),則這種課程類型,便是所謂統整型課程。(參見「聚集型課程」)
補償取向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補償教育(compensatory education)係指為文化不利(curtureally disadvantaged)兒童設計不同教育方案,以補償其幼年缺乏文化刺激的環境,進而減少其課業學習困難和增進課業學習能力。補償教育之所以重視弱勢族群或文化不利兒童,其基本的假設在於這些兒童在幼年生活都有文化剝奪現象,在語言發展上都有顯著不利的狀況,因而影響到爾後進入小學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讓這些兒童有學習成功的能力和機會,不要讓他們成為學習的失敗者或落後者,政府應該極力給予協助,以強化其學習條件和機會。不管補償教育方案採取何種方式,其主要目標都有其共同之處:1.所有方案都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補...
現象學與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象學屬於一種哲學的方法論,主要倡導人物是胡塞爾(Edmund Husserl, 1859~1938)。胡塞爾運用現象學一詞來指稱一種理想意義的科學(描述人們如何經驗世界),也常被人與存在主義相提並論;如果想要追求一種對現象學的單一解釋或定義,結果可能會讓人失望。胡塞爾的追隨者如海德格(M. Heidegger)、嘉達美(H.G. Gadamer)等人更把經驗的性質回歸到現存世界(而非工具或概念世界),把概念世界當做一種由現有、實體及暫時經驗賦與意義的表達;現象學者強調生活世界的意義,也強調經驗與社會結構之間的對話關係,以期追尋並發掘深層的社會結構及內外在生活世界的廣泛聯結。
 ...
PATHS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進另類思考策略課程(PATHS課程) 資料來源 國小特殊教育第四十四期
課程政治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政治學」是一個相當新的名詞,在一九五○年代以前很少提及此詞;以往課程研究比較強調科學的課程建構,而忽略了課程政治因素。課程政治學研究的重點在探討試圖影響學校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個人及其影響力,也就是課程控制的問題,例如:學校課程由誰決定的?透過何種程序?這當中權力如何分配?課程控制由誰執行?那些人物和機構試圖影響學校課程決定?如何影響?除明顯方式外,還採用那些潛在方式?針對這些影響課程過程明顯力量進行的分析,研究者稱之為課程政治學。
  影響課程過程的力量非憑空存在,而是在社會、文化及經濟等複雜環境的交互影響下產生的。在課程決定的產生過程中,並不一定全是理性的過程,也並非完全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