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用重金懸賞,一定會有為了優厚的獎金而自告奮勇的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賞罰若明,其計必成。」《封神演義》第八七回:「陛下可出榜招賢,大懸賞格,自有高名之士應求而至。古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敬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敬愛慕。《三國演義》第一四回:「今日陣前,見公之勇,十分敬愛,故不忍以健將決死戰,特遣寵來奉邀。」《紅樓夢》第五一回:「關夫子一生事業皆是有據的,如何又有許多的墳,自然是後來人敬愛他生前為人,只怕從這敬愛上穿鑿出來,也是有的。」
格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糾正人的行為。《三國志.卷二三.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和洽》:「儉素過中,自以處身則可,以此節格物,所失或多。」唐.劉禹錫〈天平軍節度使廳壁記〉:「示菲約以裕人,信賞罰以格物。」
透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疏忽,被人乘虛而入。《宋史.卷一九○.兵志四》:「私立賞罰,嚴於官府,分番巡邏,鋪屋相望,若透漏北賊及本土強盜不獲,其當番人皆有重罰。」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恐怕邊關透漏,央及家人奔驟。似箭穿著鴈口,沒個人敢咳嗽。」
申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鄭重告知或說明。《史記.卷二五.律書》:「申明軍約,賞罰必信。」《儒林外史》第四回:「出一張告示在傍,申明他大膽之處。」
教育領導之架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而,偏重結構性架構之領導者,常趨向於Max Weber (韋伯)所主張之官僚領導模式。多半利用施予賞罰利益交換之手段,試圖控制部屬的行為,以致使成員對組織產生疏離感。(二)人力資源架構此架構著重組織成員的基本需求,強調其工作動機的激發,重視個人需求、與成員之間的相互溝通協調。偏重人力資源架構的領導者,重視營造工作環境中參與合作的氣氛,希望讓成員藉由對工作所產生的滿足感,進而努力達成組織目標。因此,偏重人力資源架構的領導者多半以參與的、民主的、協同的方式,關心成員的需求,以激發其成就動機與創造力,進而提升自我。由於溝通管...
汗馬之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是他便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本書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重要典籍,主張崇尚法治,強調賞罰分明,提出許多切合實用的理論。在〈五蠹〉篇中,韓非論述法治思想,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不可食古不化。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結果就會使得人民遭受窮困。如此一來,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後來「汗馬功勞」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獎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賞罰
勸善懲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勵善人,懲誡做奸犯科的人。語本《左傳.成公十四年》:「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漢.王符《潛夫論.三式》:「今則不然,有功不賞,無德不削,甚非勸善懲惡,誘進忠賢,移風易俗之法術也。」《漢書.卷七六.張敞傳》:「敞辭之官,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吏追捕有功效者,願得壹切比三輔尤異。」也作「勸善戒惡」、「勸善黜惡」。
電掣風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潛謀應卒,揆天消變,總攬計謀,保全民命。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決嫌疑,定可否。……通糧四人,主度飲食、蓄積,通糧道,致五穀,令三軍不困乏。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1>。 〔注解〕 (1) 不知所由:不知道從何處而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