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作威作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主獨攬權勢,專行賞罰。語本《書經.洪範》。後用「作威作福」指仗著權勢欺壓別人。 △「橫行霸道」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義︰猶「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01.漢.王符《潛夫論.三式》:「故凡欲變風改俗者,其行賞罰者也,必使足驚心破膽,民乃易視。」 參考詞語︰風移俗改注音︰ㄈㄥ |ˊ ㄙㄨˊ ㄍㄞˇ漢語拼音︰fēng yí sú gǎi釋義︰猶「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01.《三國志.卷二三.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杜襲》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杜根)遷濟陰太守,以德讓為政,風移俗改。」 參考詞語︰易俗移風注音︰|ˋ ㄙㄨˊ |ˊ ㄈㄥ漢語拼音︰yì sú yí fēng釋義︰即「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01.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一○下.先賢士女總贊》:「其高者,則嚴君味道,易...
因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為義,於今為笑。古之所以為榮者,今之所以為辱也。古之所以為治者,今之所以為亂也。夫神農、伏羲,不施賞罰而民不為非,然而立政者不能廢法而治民。舜執干戚而服有苗,然而征伐者不能釋甲兵而制彊暴。由此觀之,法度1>者,所以論民俗而節2>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3>而制宜適也。夫聖人作法而萬物制焉,賢者立禮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與遠舉;拘禮之人,不可使應變。耳不知清濁之分者,不可令調音;心不知治亂之源者,不可令制法。必有獨聞之耳,獨見之明,然後能擅道而行矣。 〔注解〕 (1) 法度:法律和制度。 (2) 節:限制、控制。 (3) 時變:時局的變遷。
開源節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的思想家荀子,在他的著作中陳述如何富國強兵的理念。他認為,君主如果不愛護人民、好大喜功、賞罰不分,會因此招致民怨,而使國家衰亡。因此,基層民眾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們富有,國家就會富強。看似不重要的鄉野郊區,其實是國家財力的根本;而看似重要穀倉的儲量,卻不過只是枝微末節而已。所以,百姓能得天時,按照正常的時節從事耕作,是國家物資的主要來源;按照收入等級來徵收賦稅,納入國庫以資利用,則是國家財貨的流通方式。所以英明的君主必須謹慎地維持這方面的和諧安定,節省不必要的支出,盡量開發其他財源,並時時考量調整各項收支,這樣天下就會富足,君主也不用為財政問題而煩惱了。後來「開源節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
忘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忘恩負義」原作「背恩忘義」。指忘記別人給予的恩惠,違背道義,出自於《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根據記載,漢宣帝時,京師長安人口眾多,龍蛇雜處,以致於治安不好。宣帝聽聞張敞頗有才能,賞罰分明,嫉惡如仇,所以請他來擔任「京兆尹」的職務,也就是京師的最高行政首長,幾年下來使長安的治安改善許多。但後來他的好友楊惲因觸怒宣帝被判死刑,與楊惲交好的人幾乎全受牽連,被免去官職,只有張敞因為受到宣帝賞識,一直未受處分,安然在位。有一天,張敞派一名叫絮舜的捕官去辦案,絮舜心想張敞遲早會受到連累被免官,竟然不肯聽命,還在上班時間私自回家休息。有人勸他不要這樣,他居然說:「我已為張公盡了不少力,他現在...
綱舉目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離俗覽.用民》1>當禹之時,天下萬國,至於湯而三千餘國,今無存者矣,皆不能用其民也。民之不用,賞罰不充也。湯、武因夏、商之民也,得所以用之也;管、商亦因齊、秦之民也,得所以用之也。民之用也有故,得其故,民無所不用。用民有紀2>有綱3>,壹引其紀,萬目4>皆起;壹引其綱,萬目皆張。為民紀綱者,何也?欲也,惡也。何欲?何惡?欲榮利,惡辱害。辱害所以為罰,充也;榮利所以為賞,實也。賞罰皆有充實,則民無不用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漢.鄭玄〈詩譜序〉。 (2) 紀:絲的頭緒、條理。 (3) 綱:維繫網的粗繩。 (4) 目:網的孔眼。〔參考資料〕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建立、制訂。《韓非子.八經》:「設法度以齊民,信賞罰以盡能。」《禮記.禮運》:「以設制度,以立田里。」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蜀漢軍政大權以後,則以「法」為根本,到後來在朝內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訓誡各臣,而朝外亦民風樸實,賞罰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極為罕見。他鼓勵其他朝臣以集思廣益的態度進諫,又敢於認錯,在第一次北伐時,因誤用與他最為親密的馬謖而失敗,後上表自責,自貶降官,將馬謖處死。《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父親因馬謖兵敗連坐被髡(髡刑:剃髮),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是“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構想,曾發明損益連弩(諸葛弩、元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推演兵法,作的八陣圖,直至...
汗馬功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是他便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本書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重要典籍,主張崇尚法治,強調賞罰分明,提出許多切合實用的理論。在〈五蠹〉篇中,韓非論述法治思想,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不可食古不化。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結果就會使得人民遭受窮困。如此一來,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後來「汗馬功勞」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舞文弄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文弄墨」原作「舞弄文墨」。舞弄,玩弄。文墨,刑文律法。據《隋書.卷八五.王充列傳》載,隋朝兵部員外王充,擅長於向君王打小報告,又熟悉通曉法律,因而玩弄操縱法條,敗壞法紀,掌握大權後,任意賞罰。遭到反駁質難時,他仗著口齒伶俐善辯遮掩過錯,大家明明知道他是在強詞奪理,也無法使他屈服。後來「舞文弄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玩弄法條作弊,敗壞法紀。 + 文、墨,又可指文筆。所以「舞文弄墨」可用來比喻賣弄筆墨文辭。《三國演義》第四三回敘述孔明應魯肅的邀請來到柴桑郡見孫權,想說服孫權和劉備合作,共同對抗曹操的百萬大軍。在還沒見到孫權之前,先遭到孫權的臣子張昭嚴畯等人的質問。其中嚴畯問孔明研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