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遷徙、轉易、變遷。《說文解字.辵部》:「迻,遷徙也。」《楚辭.劉向.九歎.遠遊》:「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屢懲艾而不迻。」
客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客家人的別稱。參見「客家人」條。清.黃遵憲〈送女弟〉詩:「中原有舊族,遷徙名客人。」
沈葆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嚴格限制“鑄戶”、嚴禁私開私販鐵斤及嚴禁竹竿出口的舊例。這些改革的目的是:使大陸人民得以向臺島自由遷徙;打破臺島西部濱海平原所謂“山前”與東部“山後”間的人為壁壘,使漢族居民與土著居民間得到往來交流的自由;打破臺島內經濟生活中的限制,使人民的物質生產與物資流通得到自由,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臺灣行政體制的改革在艋舟甲創建臺北府;增設恒春、淡水兩縣;改原淡水廳為新竹縣,將噶瑪蘭廳改為宜蘭縣。 加強軍事防禦建設新式炮臺、購買洋炮及軍火機械,購買鐵甲艦,練水雷軍等等 參考書目沈葆楨,1998。《沈文肅公政書》。南投:臺灣省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指農民。《說文解字.田部》:「甿,田民也。」《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以田里安甿,以樂昏擾甿,以土宜教甿。」《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陳涉,罋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
鄒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鄒族(Tsou)2 分布3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4 收成祭(Homeyaya)5 凱旋祭/戰祭(Mayasvi)6 成年禮7 關鍵字8 參考資料 鄒族(Tsou) 分布鄒族最初的居住地區較廣,後來從玉山附近向西遷徙,繞經嘉義一代平原而到達阿里山的溪谷中。大致分布於嘉義縣、南投縣、高雄縣等地。(註一P.028)(註二P.32)(註三P.025)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 收成祭(Homeyaya)收成祭是屬於家族性的祭典,在每年的小米收割完後舉行,大約在七、八月左右。收成祭主要祭祀小米神,目的是感謝小米神對農作的照顧,並藉...
逐末捨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
鍾文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文學觀點4 評價 生平9502123駱彥伶編輯1966年出生於雲林縣二崙鄉的鍾文音,由於家庭環境使然,從小學到高中不知轉了多少學校,她的整個少年、青少年階段就這樣轉來轉去,唸書唸得極不穩定,一直等到她考取淡江大學大傳系之後,讀書歷程才終於穩定了下來,而自幼開始的一連串遷徙、移動,以及成長之後的四處旅行,就成為她的一種生命情調和寫作素材。鍾文音體內有著多元的興趣與好奇心,她的長輩還曾說她體內住著六個人,這讓她在後來的人生路途上,展現了多方面的才情和能耐,大傳系畢業後她曾經擔任過《聯合報》、《自由時報...
西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能就是塞種的特徵。烏孫之外,不少國家的居民也是「深目、高鼻、多鬚」的塞人。大月氏離開原先居地,向西遷徙,又為烏孫所敗,最後擊敗大夏,占有其地,不再遷徙。大夏原為希臘人所建之國,大月氏受到被征服者影響,在種族外貌、風俗文化上都起了一定的變化。 產業沙漠中綠洲的景色宛如江南,氣候溫和,土攘肥沃,灌溉便利,宜於各種作物的生長。綠洲的農民耕種技術高明,五穀、葡萄等都能得到好收成。五穀可以換取牲畜,葡萄用來釀酒,而遍地生長的苜蓿是餵馬的好飼料。人們還懂得開...
什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軍隊中的基層編制單位。《淮南子.兵略》:「正行伍,連什伯,明鼓旗,此尉之官也。」漢.賈誼〈過秦論〉:「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什伯之中。」
朝楚暮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茫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