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75.0286 ms
共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高一生向官方申請開墾阿里山新美、茶山等地的軍用牧場,向銀行貸款50萬元,還作曲〈移民之歌〉鼓勵族人遷徙開墾。同時他也持續與其他原住民族知識份子共商自治事務,但在當局施壓之下在霧社的會議並沒有開成。1952年9月,高一生等七人被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誘騙逮捕,理由是貪污籌辦吳鳳鄉新美農場農業經費、物資。在偵辦過程中,1952年12月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呈參謀總長周至柔(1899-1986)的代電之中,赫然出現高一生案增加新的案情:高一生等人與蔡孝乾等匪諜集會叛亂。根據官方的說法,高一生受匪諜指示組織「蓬萊解放委員會」,並掩護蔡孝乾...
|
搬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喬遷、遷居、遷徙
|
行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軍事人員或車輛、裝備,由甲地移轉至乙地的遷徙行動。
|
朱元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的明皇朝。明太祖在位期間,勤於政務,例行節儉,立《大明律》,用嚴刑峻法管理百姓與官僚,禁止百姓自由遷徙,嚴厲打擊官吏的貪污腐敗,設立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將開國功臣誅殺殆盡、廢中書省,使皇權專制中央集權發展到了巔峰,史稱「洪武之治」。 政治制度明朝初創,從朝廷到地方需要大量官員,地方舉薦外,也認用國子監生為官,以應一時之需。不過,科舉制度仍是此後取士的主要途徑,作文格式為八股,題目命自《四書》、《五經》,都成為定制。地方行政方面,明初將行中書省改為布政司,職掌僅限於民政與財政,另設按察司,掌刑罰監察等事,還設有都指揮使司,...
|
舍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
|
展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流轉遷徙。漢.無名氏〈飲馬長城窟行〉:「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
貝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在新石器文化階段所遺留的遺跡,常包含骨角器、石器、貝殼、陶器或獸骨等。藉這些遺物,可推測當時文化進展的程度與人種分布、遷徙情形,作為重建史前人類生活的重要依據,臺灣的圓山貝塚即是一例。
|
轉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輾轉流浪遷徙,居無定所。唐.白居易〈琵琶行.序〉:「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這十數年來,往來楚越,轉徙經營,又自致數萬金,纔置了產業,南京來往。」
|
揭竿為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賈誼〈過秦論〉(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秦王既沒,餘威振於殊俗。陳涉,罋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1>行伍2>之閒,而倔起什伯3>之中,率罷散4>之卒,將5>數百之眾,而轉攻秦。斬木為兵6>,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7>而景從8>,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注解〕
(1) 躡足:參與其中。躡,音ㄋ|ㄝˋ。
(2) 行伍:軍隊的行列,古代以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亦泛稱軍隊。行,音ㄏㄤˊ。
(3) 什伯:古時軍...
|
大逆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逆不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逆不道」原作「大逆無道」。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舉兵抗秦,最後則形成劉邦和項羽互相爭霸的局面。當初項羽和項梁在起兵之初,為了號召反秦的需要,擁立一個傀儡皇帝楚懷王,各處抗秦的義軍也都尊懷王為義帝。項羽表面上是尊崇懷王,但實際上卻不聽從懷王的命令。不但自己稱號為西楚霸王,並且強迫義帝遷徙到長沙,後來更加以殺害。漢王聽聞義帝被殺,心裡非常難過,於是為義帝舉辦喪事,同時公開指責項羽「大逆無道」,意思就是說罪行重大,嚴重違反應有的君臣倫理。後來「大逆不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違反倫常,罪惡深重。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