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9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背本趨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
棄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
暮楚朝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茫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留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論四季寒暑如何變化,終年棲息於一個地區,而不遷徙的鳥類。如麻雀、喜鵲等。
流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流離遷徙,生活不安定。《管子.侈靡》:「廣其德以輕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張湯》:「山東水旱,貧民流徙。」
光期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物受每天日照時間長短所呈的反應。如植物開花和鳥類遷徙,均為日照時間所誘發。一般將植物對光照的反應分成三大類,即長日性植物、中日性植物及短日性植物。也譯作「光期感應」、「光週期」、「光週性」。
噶瑪蘭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噶瑪蘭族(Kavalan)2 分布3 漢人移墾宜蘭與噶瑪蘭族人的遷徙4 親族系統:母系社會5 祖靈崇拜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噶瑪蘭族(Kavalan)宜蘭的原名舊稱為「噶瑪蘭」,是以「噶瑪蘭族」的族名來命名。噶瑪蘭族人自稱「噶瑪蘭」,其意思是:「住在平原上的人」,有別於同樣於宜蘭地區生存,但位於山區活動的泰雅族人。(註二P.22) 分布噶瑪蘭族,過去居住於宜蘭,目前遷居到花蓮和台東。(註三) 漢人移墾宜蘭與噶瑪蘭族人的遷徙嘉慶初年,漢人吳...
勞燕西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飛伯勞歌〉或成於齊、梁之前,不知其作者及確實年代。伯勞和燕子都是夏侯鳥,主要分布於日本、韓國、大陸地區東北等地。每年七夕過後,北方天氣開始轉涼,食物短缺,牠們就會遷徙到南方的浙江沿海、臺灣、菲律賓及南洋群島避冬,兩者分布的範圍大致相同,但古代住在華北平原一帶的人,只有在七夕之後的一個多月內,才會看到大量的伯勞和燕子同時飛來。所以他們覺得伯勞跟燕子就像織女跟牛郎一樣,一整年難得見面一次,好不容易碰面了,馬上又要各自南飛。後來「勞燕分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別離,多用於夫妻、情人之間。
流浪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飄泊,居無定所的男子。如:「流浪漢的生活像無根的浮萍。」
強弩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強弩之末」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大行王恢,燕人也,數為邊吏,習知胡事。議曰:「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倍約。不如勿許,興兵擊之。」安國曰:「千里而戰,兵不獲利。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彊,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千里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且彊1>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2>;衝風3>之末,力不能漂4>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擊之不便,不如和親。」群臣議者多附安國,於是上許和親。 〔注解〕 (1) 彊:音ㄑ|ㄤˊ,同「強」,強勁有力。 (2) 魯縞:古代魯地所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