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兩事物或一事之兩面,一方發生變化時另一方亦起相反的變化,稱為「反比」。如:「中年以後年齡的增長與體力成反比。」
消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品或體力因使用而漸漸耗損。《紅樓夢》第四回:「見薛蟠年輕不諳世事,便趁時拐騙起來,京都中幾處生意漸亦消耗。」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影響為何。(註1) 人格的動力 自卑的原則阿德勒強調人類行動力的來源源自於自卑,有了自卑感能促使個體力求優越,因而形成了追求更完美的生活目標,當發展到更好的技能與能力後,人類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與滿足感,進而到達停滯的高原期。但其實人類是永遠都不會滿足的動物,因此當到達高原期後,人們會再訂定出更高的目標,而促使自己去追求,因此如此周而復始下,人類將因自卑感以及永遠不滿足的心態,去追求更高成就的自己。 優越的原則根據上述自卑的原則中,可看出人類因自卑而努力超越,而當超越後會產生一定的優越感,因此阿德勒認為自卑與優越兩者其實...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離事實或真理了。亞里士多德又將理性分為兩層:一是實踐理性(practical reason),即身體力行中體驗真理。不光是「談」而已,卻是在實際活動中來進行知。例如:因練習技藝而變成技藝匠,因建築而成建築師,因有公正行為而成為公正人士,只說而不行,不訴諸實踐,如同蘇格拉底所言,並非真知僅是知的淺。二是理論理性(theoretical reason),指因純粹知而知,本身是一種超越實體的冥想,除了知之外別無目的,也一無所求。亞氏認為此種境界,最是幸福,此種心靈,終將不朽。其中「思考」本身就是理論理性的要素。用「四因說」來...
充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充足旺盛。如:「他體力充沛。」
鞦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遊戲器材。在ㄇ形的高架或樹幹上懸繫兩條等長的繩索或鐵鏈,底邊分別橫拴於一塊平木板的兩端,人可站立或坐於板上,兩手握繩或鏈,利用身體力量前後搖盪。《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在馬上抬身一望,正見牆內鞦韆競就,歡鬨方濃。」《紅樓夢》第六三回:「這裡眾人且出來散一散。佩鳳偕鴛兩個去打鞦韆頑耍。」也作「秋千」。
身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親自。如:「身體力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本指獲罪入官府服雜役的人。後泛指供人使役,替人做體力勞動工作的人。[例]奴隸、奴婢
不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再。[例]我已不復年輕,對這種費體力的事,也只能有心無力了。
性向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科學觀念和方法,適合從事研究或發展新產品。藝術型(A): 喜歡自由、含糊的工作,避免複雜性的問題和體力上的活動,獨具創意、獨立、自 覺跟藝術方面的能力。社會型(S): 喜歡社交活動,能運用本身的感覺與操縱能力來解決問題,善於用言談、協助他人, 較重視社會跟道德層面的相關問題。企業型(E): 喜歡監督、說服或領導別人朝特定的目標前進,個性上帶有侵略性和冒險性。本身較重視政治與經濟方面的成就。事務型(C): 喜歡有系統性、規劃性的去處理各種資料以及相關檔案,盡量會避免含糊和試探性方面的工作。較不喜歡與人交際或者是從事勞力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