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您是否想查詢 制中 執中 至忠 至終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丁不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不識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目不識丁」原作「不識一丁」。據《舊唐書.卷一二九.張延賞列傳》載,唐代時,張弘靖被任命為幽州節度使,掌管幽州地方的軍政。當他前往幽州上任時,當地百姓夾道觀看,看到他乘著轎子走在軍隊之中,大家都非常驚訝。因為當地的將軍都是與士兵一同日曬雨淋,從不坐轎子的,因此對他產生不好的印象。又因幽州為安祿山之亂的發起地,人民向來強悍尚武,張弘靖想改善當地的民風,便毀壞安祿山的墳墓,此舉更引起當地人民的反感。他的兩個從官韋雍、張宗厚行為囂張跋扈,常吃喝玩樂直到深夜,喝醉酒還要大隊人馬護送他們回家,燭火照得整條街通亮。看到不滿意的事就亂罵大叫,還對士兵說:「現在天下...
經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煩心、纏繞於心。《抱朴子.外篇.崇教》:「而貴游子弟,生乎深宮之中,長乎婦人之手,憂懼之勞,未常經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為是塵務經心,天分有限。」
暮楚朝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便是晁補之感嘆仕宦生涯其實就像經商,總是居無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茫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柏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迴響。60年代,柏楊以雜文方式、尖銳筆觸指出--中國的醬缸文化,並在美國發表演說。其小說與雜文在暗諷之中,揭露中國文化之病態、臺灣社會黑暗面,也隱含悲天憫人的情操於其中。柏楊說:「選擇雜文這一文學形式,是因為現代時空觀念,對速度的要求很高,而在文學領域中,雜文是最能符合這個要求。它距離近,面對面,接觸快,直接了當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1983年,始致力於《資治通鑑》白話翻譯和評論的工作,經過十年才完成。 著作 小說代表作:50年代--《蝗蟲東南飛》、《周彼得的故事》(天涯故事);60年代--《異域》、《曠野》、《莎羅...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單是在課程改革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更在新世紀的國家整體競爭力中,擔負起教育的重要使命。七大學習領域之中,唯有「健康與體育」跟生命的延續息息相關。在我們提倡生涯規劃、終身學習的同時,如果沒有健康的身心,一切都將是空談。其最重要的理念在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讓學習的成果與日常生活相互結合,替代過去追求理想但難以實現的「標準」,以及遙不可及的理論。 課程目標1.養成尊重生命的觀念,豐富全人健康的生活。2.充實促進健康的知識、態度與技能。3.發展運動概念與運動技能,提升體適能。4.培養增進人際關係與互動的能力。5.培養營造健康社...
白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引申為光陰、歲月。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處百齡之內,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駒,寄寓謂之逆旅;宜乎與大塊而盈虛,隨中和而任放。」宋.陸游〈寄題胡基仲故居〉詩:「浮雲每歎成蒼狗,空谷誰能縶白駒。」
生態人類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態人類學(Ecological anthropology)是人類學的一個次領域,探討在各個時間空間之中,人與自然環境(文化與自然)的關係。它探究一個人群塑造其環境的方式,以及這些關係在往後構成這個人群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的方式[1]。生態人類學將一種體系研究取向[2],運用於對文化和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研究。當代生態人類學的核心在「對於從個人與環境共生的概念出發,所進行的瞭解。」[3],以及自然與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4]。在1960年代,生態人類學首次出現,這是對文化生態學的回應,文化生態學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以朱利安...
風信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紫、藍、粉紅、桃紅等色,見來相當美麗,且伴隨著誘人清香,受人喜愛,因此時常作為觀花植物,栽植於庭園之中,或供於花器中,再置於室內觀賞。(註2) 參考書目註1:吳淑芬(1995),《花的奇妙世界:四季花語錄160則》,臺北市:綠生活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頁28-29。註2:John Brookes,《室內植物完全指南》,貓頭鷹出版。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風信子英文關鍵字:Hyacinthus orientalis L.
蔡元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在德、法兩國。他曾親炙歐洲文藝復興後的科學精神以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想潮流,又曾置身於歐洲空前的大戰之中,留有透澈的觀察;使他對德、法兩國的思想、文化、宗教、道德、教育精神及教育制度等,有極為深刻的認識。這對他以後主持全國教育行政、整頓北京大學,以及領導中央研究院,都有得大的助益和影響。 家世蔡元培,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紹興縣)人,清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一八六八年一月十一日)生於紹興城內。他的先世,在明朝末年由諸暨遷到山陰,從高祖開始全家都是經商的,只有他的六叔銘恩...
良莠不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良莠不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良」指禾苗,「莠」指一種俗謂「狗尾草」的雜草,這種雜草常會混在禾苗之中生長,由於葉子相似,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難以辨認。《孟子.盡心》︰「惡莠,恐其亂苗也。」意思就是,討厭莠這種惡草,因為害怕它會冒充禾苗,讓好壞難分。後來就以莠來比喻惡人,良比喻善人,兩者外表相似,混雜而居,難以區分。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借狐神之口說:「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便說狐群之中,好壞不一,以借指人群之中,也是品行才能,高低參差。「良莠不齊」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後來用來比喻好壞參差,素質不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