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0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炒股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投機的心態買賣股票,以便從中牟利的行為。[例]他最近忙著炒股票,根本沒有心思做其他事。
塞源端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依然混亂。原因除了禮樂教養的缺乏外,就是刑法制定不當的後果。所以班固認為必須要從源頭開始清理、從根本開始整頓,也就是從檢討刑法制度做起,修改不當的法令,重新衡量罰則的輕重,才能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安定,人民有安樂的生活。後來「正本清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出現「正本清源」的書證如《晉書.卷三.武帝紀》:「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於置胤樹嫡,非所先務。」
去本就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棄最根本或最重要的部分,而去求取末端細節。《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又郡國輻湊,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列侯貴人車服僭上,眾庶仿效,羞不相及。」也作「背本趨末」。
拉下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牽累別人或引誘別人一起做壞事。如:「我根本沒做壞事,完全是被人拉下水的。」「你要逃學自己去,別把同學拉下水。」
妙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行者的心靈達到的殊勝境界。《法集經》卷四:「善男子!譬如一切草木叢林,依地為根本;如是一切世間、出世間妙果,依戒為根本。」
南山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律宗的一派。唐終南山道宣律師所創,故稱為「南山宗」。和東塔宗、相部宗並稱為「律宗三家」。此宗以心法種子為戒體。將律分成防惡的止持和行善的作持二門,認為該宗的根本律典──四分律,形式上雖屬小乘,但從內容看,當屬大乘。相部、東塔二宗衰微後,本宗傳承獨盛,綿延不絕。道宣門下弘景的弟子鑒真,更將律法傳到日本,為日本律宗之始。
低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薪資微薄。[例]這份低薪工作,根本不夠支付他每個月的生活費用。
未入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稱凡未入九品的官吏為「未入流」。《明史.卷七二.職官志一》:「凡文官之品九,品有正從,為級一十八。不及九品曰未入流。」後比喻為未達到水準。如:「他的作品根本未入流。」也作「不入流」。
波羅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行者所遵守的根本戒律。為梵語Pārājika的音譯。在大乘菩薩戒律中,犯戒者要被逐出僧團,且不能成為菩薩。《四分律》卷一:「云何名波羅夷?譬如斷人頭,不可復起,比丘亦復如是,犯此法者不復成比,故名波羅夷。」《優婆塞五戒威儀經》:「若菩薩為利養故自讚毀他,是名菩薩波羅夷。」
棄本就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