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接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筍,榫頭。「接筍」指榫頭相接。比喻事物首尾一貫,配合得當。如:「這段話太突兀了,和前面的內容根本就不接筍。」
基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事物的根本。《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今欲張太平之紀綱,立至化之基趾。」也作「基址」。
無事生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本無事卻故意製造事端。如:「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你別再無事生風了。」
急進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指社會改革須以全盤革新的方式始得完成的思想與主張。包括種種左翼思潮、革命思想、無政府主義等等。也譯作「激進主義」、「基進主義」。
彊本弱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強鞏固根本,削弱餘末勢力。《史記.卷九十九.劉敬傳》:「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彊本弱末之術也。」
反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根本。《禮記.禮器》:「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
戮力一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國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的法制。也專指國家組織的根本大法。《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曹襃》:「專命禮臣,撰定國憲。」《明史.卷一八九.列傳.李文祥》:「朝野寒心,道路側目,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國憲。」
愛毛反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文侯出遊,看見一路人把皮袍反過來穿,文侯問其故,路人答說因為愛惜皮袍上的毛。文侯不禁感嘆說皮袍的襯裡如果磨破,其上的毛也就無所依憑了。見漢.劉向《新序.卷二.雜事》。後比喻不重根本,因小失大。《魏書.卷七.高祖紀上》:「去秋淫雨,洪水為災,百姓嗷然,朕用嗟愍,故遣使者循方賑恤。而牧守不思利民之道,期於取辦。愛毛反裘,甚無謂也。」
逐末遺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