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知淺薄、不成熟。如:「他的思想行為太過幼稚,不足以擔當大任。」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
斷章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截引《詩經》中某篇詩的某一章,以表達己意。只取所需,而不顧原詩的意思。語本《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宗不余辟,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宗?」後來指截取文章的某一段或談話中的某一句,而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內容的原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尋詩人擬喻,雖斷章取義,然章句在篇,如繭之抽緒,原始要終,體必鱗次。」《紅樓夢》第五六回:「探春笑道:『如今只斷章取義,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罵我自己不成!』」
別開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丹青,原指繪畫時所用的顏料,在這裡代指繪畫。引,一種樂府詩的體裁。這首〈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寫的是盛唐時期著名畫家曹霸的一生傳記。曹霸善於畫馬,亦工肖像,所作神采栩栩如生。開元年間,他受到唐玄宗的賞,奉命重新描繪凌煙閣裡的功臣肖像,果真一下筆便使原本已經褪色的面貌變得鮮明、生動。後來「別開生面」這句成語,就從詩中「下筆開生面」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另外開創新的局面、風格、形式。
兵不厭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陸以湉《冷廬雜.卷五.王文成公用兵》:「凡此皆出奇制勝,所謂兵不厭詐,非小儒所能知也。」
光明磊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歸莊〈與潘用微先生書〉:「大丈夫心事光明磊落,彼此各自信,亦交相信,縱使世人笑我見不定,舉動輕率,亦一聽之而已。」
不刊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鑿不移、見超拔不可磨滅的言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人之常情」。
通宵達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齊書.卷四.文宣帝紀》帝少有大度,志沉敏,外柔內剛,果敢能斷。雅好吏事,測始知終,理劇處繁,終日不倦。……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六七年後,以功業自矜,遂留連耽湎,肆行淫暴。或躬自鼓舞,歌謳不息,從旦通宵,以夜繼晝。或袒露形體,塗傅粉黛,散髮胡服,雜衣錦綵。拔刃張弓,遊於市肆,勳戚之第,朝夕臨幸。
啟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啟蒙」一詞歷史學家用以描述十八世紀之思潮與生活,通常指十八世紀盛行於英、德及義大利各地之激進哲學體系。其思想特色為強調理性與經驗的檢證,反對教會和國家的壓制。但是經過不同的論辯,對於理性的主張卻各不相同。其發展雖源於哲學,卻擴及宗教、政治、道德、科學甚至美學各領域,其影響滲入生活各方面。
  孕育啟蒙運動的十七世紀可稱為知背景轉變的關鍵期。十七世紀早期,沿續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的傳統,將〔聖經〕及古典文學視為文化的無上權威。但是隨著許多新知及新經驗的發現,帶來許多的反省,也使得權威逐漸動搖。
  笛卡爾(R. Descartes, 1596~1650)在他那本革命性...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