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1.55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味、一直,只專注於。《水滸傳》第四○回:「只見那人叢裡那個黑大漢,輪兩把板斧,一昧地砍將來。」也作「一味」、「一迷」、「一謎」、「一密里」、「一覓的」。
謾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肆意亂罵。[例]當檢討錯誤時,應該要提出積極的建議,不宜一味地謾罵。 △漫罵
一氣呵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姜紹書《無聲詩史.卷四.趙左》:「章法不用意搆思,一味填塞,是補衲也,焉能出人意表哉!所貴乎取勢布景者,合而觀之,若一氣呵成;徐玩之,又神理湊合,乃為高手。」
推諉塞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找理由推卸責任。如:「做錯事時,一味推諉塞責,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歷史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變項。 二、正面觀點部分人士提出歷史研究為科學之主張,認為歷史研究具以下特徵,才可稱的上科學,不必一味要求如自然科學式之研究才算是科學之見解:1.史學家界定問題,形成假設或提出待答問題,蒐集與分析主要資料,考驗假設與證據之一致或不一致,和形成原理原則或結論。2.史學家雖未能證實某事件或直接蒐集之資料,但對此等事件或資料採批判分析,不外在求證其真實性、可信性與準確性。3.史學家獲取之結論,本諸機率原理而發,此作法與自然科學家之研究並不相同。4.史學家之研究雖無法直接控制變項,但此限制也是多數行為研究之特徵,像是社會學、社...
欲速不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夏是春秋時代衛國人,為孔子得意門生之一。有一次,他要到莒父這個地方擔任行政長官,臨行前,他前去請教孔子為政之道。孔子對他說:「不要一味地求快,也不要只顧眼前的小利益。一味地求快,反而無法達到目的;只顧眼前的小利,反而無法做成大事。」孔子之所以這樣說,那是因為雖然事情做得快,做得有效率是好的,但若以快為唯一目的,就難免馬虎隨便,忽略許多應有的細節,甚至可能因而出錯。如此,就必須花更多時間去補救錯誤,事情反而做不成。孔子所說的「欲速則不達」,便是這個意思。所以後來「欲速不達」就被用來表示想要求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的意思。例如宋太祖趙匡胤立國之初,所統治的地方只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北有契丹和北漢...
經驗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及對理論進行更改以適合這些規律的能力。 哲學上的關係 經驗主義一詞原本意指古希臘醫生的經驗,拒絕一味接受當代的宗教教條,而是依照所觀察到的現像為分析依據。經驗主義首先在十七世紀由英國人洛克系統性的闡述。洛克主張人的心志原本是空白的表格,而是經驗註記其上。這種主義否定了人擁有與生俱來的觀點或不用藉由經驗就可以獲得的知識。值得注意的是,經驗主義並不主張人們可以從實務中自動地取得知識。根據經驗主義者的觀點,經由感受到的經驗,必須經過適當歸納或演繹,才能鑄成知識。在哲學發展上,經驗主義一直和理性主義作為對比。理性主義認為大部...
笑裡藏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三折:「那裡是錦上添花,衠一味笑裡藏刀,他將那一片狠心腸早多時排下了。」
攪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無端生事。如:「你為何不去辦點正經事?只一味在這兒窮攪和!」
因小失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5 相似詞6 相反詞7 5.例句 1.出處 無 2.語譯 (1)因小事而誤大局。(2)貪小便宜的人,會造成自己更大的損失。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剖腹藏珠、因噎廢食 相反詞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5.例句抓不住問題的根本,一味在末節上使力,就是捨本逐末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