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專一。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紂心地,動輒要做堯、舜事業,如何做得?」
2.總是、一直。《初刻拍案驚奇》卷三○:「李參軍不肯說話,只是一味哭。」《紅樓夢》第六八回:「一味的只勸二爺保重,別在外邊眠花宿柳,恐怕叫太爺太太耽心。」也作「一昧」。
3.只具一味的菜餚。《晉書.卷一一六.姚萇載記》:「散後宮文綺珍寶以供戎事,身食一味,妻不重綵。」《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只一味也不好下酒,況列位在此,無有我不破鈔,反吃白食的。」
4.中醫上稱藥一種為「一味」。《西遊記》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纏綿日久不愈,幸國丈賜得一方;藥餌俱已完備,只少一味引子,特請長老,求些藥引。」
一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頓悟成佛的禪法。
一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是這樣、僅是如此。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衠一味是虛脾,女娘每不省越著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單個、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全、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或略微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聞一聞」。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旦。表示假設的語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舌頭品嘗食物的感覺。如:「味覺」、「滋味」、「甜味」、「食不知味」。
鼻子聞東西的感覺。如:「氣味」、「臭味」、「香味」、「怪味」、「異味」。
內心的感受。如:「意味」、「趣味」、「韻味」。
研究、體會。如:「玩味」、「細細體味」、「耐人尋味」。
菜餚。如:「山珍海味」。
口味:A>滋味。如:「這道菜的口味不錯。」B>對食物的喜好。如:「日本料理的清淡,最對我的口味。」C>對事物的愛好。如:「這樣做正合他的口味。」
量詞。用於計算食物或中藥的單位。如:「菜五味」、「藥八味」。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殄,滅絕。天物,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暴殄天物語出《書經.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指殘害各種生物。唐.杜甫〈又觀打魚〉詩:「吾徒胡為縱此樂,暴殄天物聖所哀。」宋.陸游〈廣德軍放生池記〉:「至於後世德化弗行,厲禁弗施,廣殺厚味,暴殄天物。」亦可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紅樓夢》第五六回:「若不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就是衣服一層,平素不肯穿一件綢衣;兄弟做了上去,請老人家穿,老人家非但不穿,反惹了一場大罵,說是暴殄天物。」
守株待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的思想家韓非子,闡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時宜,來建立適當的政策與設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認為古代聖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適不適合當前社會。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宋國有個農夫,有天在耕作時,看見一隻兔子跑過來。那隻兔子可能太驚慌了,沒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樹,把脖子撞斷死了,農夫便不勞而獲地得到那隻兔子。他想以後如果都可以這樣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於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樹旁等兔子送上門來。結果從此以後再也沒得到任何一隻兔子,反而讓自己成為全宋國的笑柄。所以,用舊法來治理國家,就像這個守兔之人,根本會徒勞無功。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守株待兔」,用來比喻拘泥守成,也用來...
好高騖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列傳一.程顥》:「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形容一味地嚮往高遠的目標而不切實際。如:「做學問得慢慢來,從根基做起,不可好高騖遠。」也作「好高務遠」。
刻舟求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一書中,闡述君王治理國政的道理。他認為君王治國應要符合時宜,不能一味沿襲舊法,因為環境會隨著時間改變。他舉了一個例子:楚國有人渡江時,劍掉到水裡,他便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等到船停了,他就從記號處下水找劍。可是船已經走動了,但落水的劍卻不會動,這樣找劍,不是很奇怪嗎?如果用舊法治理國家,而不考慮時空的轉變,就像這個求劍者的行為一樣令人困惑。後來這個典源被濃縮成「刻舟求劍」,用來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戰國時期,燕國有個人到趙國的都城邯鄲,看到趙國人走路姿態很美,就跟著學。結果不但沒有學好,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爬著回去。後用來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卻自己本來的面目。典出《莊子.秋水》。[例]凡事一味邯鄲學步,最後反而會喪失自我的風格。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