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小說前的序文。《儒林外史》第一回:「這不過是個楔子,下面還有正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疑問。通「哪」。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轉成ㄋㄟˇ。如:「王維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縣裡人那個不曉得?」
呼風喚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神仙道士有颳風下雨的法術。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西遊記˙第四十四回:我那師父,呼風喚雨,只在翻掌之間;指水為油,點石成金,卻如轉身之易。比喻人的神通廣大、影響力大。如:他在商業界呼風喚雨的能力,叫人不得不佩服 。
燈火闌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燈光稀落、微暗的樣子。宋.辛棄疾〈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詞:「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在杜少卿河房前,見那河裡燈火闌珊,笙歌漸歇,耳邊忽聽得玉簫一聲。」
惱羞成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ū nǎo chéng nù釋義︰即「惱羞成怒」。見「惱羞成怒」條。 01.《程乙本紅樓夢.第七一回》:「這婆子一則喫了酒,二則被這ㄚ頭揭著弊病,便羞惱成怒了。」 參考詞語︰惱羞變怒注音︰ㄋㄠˇ ㄒ|ㄡ ㄅ|ㄢˋ ㄋㄨˋ漢語拼音︰nǎo xiū biàn nù釋義︰即「惱羞成怒」。見「惱羞成怒」條。 01.《文明小史.第九回》:「傅知府聽了不禁臉上一紅,不由惱羞變怒道:『紳士有好有壞,像你這種──』」 02.《官場現形記.第三○回》:「冒得官見他如此的說法,不禁惱羞變怒,喝令左右:『替我趕他出去!』」
金科玉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完善嚴密的法律條文。後比喻不可變更的信條。《歧路燈》第一○三回:「他把他家裡那種種可笑規矩,看成聖賢的金科玉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或是古人這句話是有所為而言的,後人就奉了他做金科玉律,豈不是誤盡了天下女子嗎?」也作「金科玉條」、「玉律金科」。
混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的那種元氣未分,模糊不清的狀態。《西遊記》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三國演義》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也作「渾沌」。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老殘遊記》第一回:「面上有北風吹著,身上有浪花濺著,又濕又寒,又飢又怕。看這船上的人都有民不聊生的氣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準備、設置。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紅樓夢》第一回:「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齋一飲,不知可納芹意否?」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唾手可得」比喻容易得到。《三國演義》第七回:「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以為這學堂教習一事唾手可得,那知回家數月,到處求人,只因未曾走這康太守的門路,所以一直未就。」也作「唾手可取」。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