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7.60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先發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事先下手取得主動權而制伏對方。《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時也。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隋書.卷七○.李密傳》:「百萬之眾,一朝可集,先發制人,此機不可失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位低的人殺死地位高的人。《易經.坤卦.文言曰》:「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樹倒猢猻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戶部侍郎。秦檜死,黨羽離散,曹被貶,其妻兄厲德斯贈之以〈樹倒猢猻散賦〉。見宋.龐元英《談藪》。後用以比喻有權勢的人一旦失勢,則其依附者隨即散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若是富貴之人,一朝失勢,落魄起來,這叫做『樹倒猢猻散』,光景著實難堪了。」《紅樓夢》第一二回:「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也作「猢猻散」。
掌上明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上明珠」是捧在手上的一顆明珠,比喻極為珍愛的人或物。晉代的傅玄有一首樂府詩〈短歌行〉描述一名女子被拋棄後悲傷無奈的心境,詩中有「昔君視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棄我溝渠。」說情郎以前視我如捧在手掌上的明珠,那樣珍貴,為何突然有一天將我拋棄在溝渠?後來「掌上明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極為珍愛的人或物,亦用於指寶貝兒女,如金.元好問的〈楊煥然生子〉詩:「掌上明珠慰老懷,愁顏我亦為君開。」近代則多指愛女,如《程乙本紅樓夢》第二回:「只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
坐以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坐以待斃」。見「坐以待斃」條。 01.《新五代史.卷二.唐臣傳.任圜》:「其如拒守經年,傷吾大將,一朝困竭,方布款誠,以此計之,子亦難免。然坐而待弊,曷若伏而俟命?」 參考詞語︰坐而待斃注音︰ㄗㄨㄛˋ ㄦˊ ㄉㄞˋ ㄅ|ˋ漢語拼音︰zuò ér dài bì釋義︰猶「坐以待斃」。見「坐以待斃」條。 01.《資治通鑒.卷二八八.後漢紀三.隱帝乾祐二年》:「今國家三道用兵,俱未有功,若以此時翻然改圖,朝廷必喜,自可不失富貴。孰與坐而待斃乎!」 02.《三國演義.第六七回》:「今若不出,坐而待斃矣。某守城,主公當親與決一死戰。」 參考詞語︰安坐待斃注音︰ㄢ ㄗㄨㄛˋ ㄉㄞˋ ㄅ|ˋ漢語拼音︰ā...
難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尷尬、受窘。《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若是富貴之人,一朝失勢,落魄起來,這叫做『樹倒猢猻散』,光景著實難堪了。」
重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哪在乎一死?何必這麼害怕呢?」中宗自此十分信任韋氏,與韋氏的感情倍加親蜜。中宗曾私下對韋氏許諾說:「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可以重獲自由,再見光明,一定讓韋氏要什麼有什麼,不會加以禁止。後來中宗被迎回朝,重新當上皇帝,即立韋氏為后,並大封韋后親族,實現自己的諾言。「重見天日」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也可用以指幽藏的事物重見於世,或用以比喻冤屈得到伸雪。
一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 出處2 2. 語義3 3. 成語故事4 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 出處 《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索隱曰:「言一朝破敗,使肝腦塗地。」蘇洵管仲論:「威公之死也,一敗塗地。」 2. 語義 一旦戰敗身死,將會是肝腦塗滿大地。後用「一敗塗地」形容做事失敗,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塗地,指肝腦塗滿地上,意味悽慘無比。 3. 成語故事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載,劉邦為沛縣豐邑人,秦末,離開家鄉,流亡在外。後因沛縣縣令的號召,帶著上百名...
畏首畏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文公十七年》晉侯不見鄭伯,以為貳於楚也。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陳、蔡之密邇於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見于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逞1>吾志。』敝邑有亡2>,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3>。』小國之事4>大國也,德,則5>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6>,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 〔注解〕 (1) 逞:滿足。 (2) 亡:音...
反覆無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梁.費昶〈行路難〉詩二首之一(據《玉臺新詠.卷九》引)君不見,長安客舍門,倡家少女名桃根。貧窮夜紡無燈燭,何言一朝奉至尊。至尊離宮百餘處,千門萬戶不知曙。唯聞啞啞城上烏,玉欄金井牽轆轤。丹梁翠柱飛屠蘇,香薪桂火炊雕胡。當年翻覆無常定,薄命為女何必麤1>! 〔注解〕 (1) 麤:音ㄘㄨ,同「粗」,粗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