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3.37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莫衷一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反義7 辨析8 來源 釋義眾說紛紜,不能判斷那個說法對。 出處清。黃協愪 鋤經書舍零墨。三。落英:[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說者聚訟,莫衷一是。] 用法常用於說法、主張;形容議論紛紛,無所適從。 例句孫中山心理建設第四章:[古籍所載指南車,有謂創於皇帝者,有謂創於周公者,莫衷一是。] 同義無所適從、眾說紛紜 反義當機立斷 辨析 來源資料取自於<中學生常用成語典> 宋裕編著
千鈞一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鈞一髮」原作「髮引千鈞」。典源本於《列子.仲尼》。中山公子牟,是魏國公室的公子,愛好與賢人交遊,不管國事,他很推崇趙國人公孫龍的學說。樂正子輿知道後,對著公子牟嘲笑公孫龍說:「公孫龍言辭荒誕,善於詭辯,像他說的髮引千鈞、白馬非馬等言論,根本是違背客觀規律的謬論!」公子牟聽了反駁樂正子輿說:「智者的話,本來就不是愚者所能了解的,你說那些言論不合理,其實是因為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髮引千鈞』來說,一根頭髮之所以可以繫著千鈞重物,這是因為頭髮承受力量均衡的原因。』」以一根細髮絲,拉引千鈞之重物,在一般人的看法,本來就是隨時會斷,《列子》此處所說的「髮引千鈞,勢至等」是一種邏輯推論,並不影響「...
吹毛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裡面的小毛病。語本《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後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也作「吹毛求瑕」、「吹毛取瑕」、「吹毛索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引導、指引。通「導」。《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
司空見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江南刺史」為劉禹錫自稱。斷腸,很傷心的意思。〔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唐.范攄《雲谿友議.卷中.中山悔》
蜀犬吠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僕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1.2 韓愈與韋中立論師道書:蜀中山高霧重,見日時少,每至日出,則群犬疑而吠之也。 1.3 幼學瓊林˙卷一˙天文類:蜀犬吠日,比人所見甚稀。 2.語譯 四川多雲霧,偶而太陽破雲而出,不常見到太陽的蜀犬,竟受驚嚇而向日狂吠。後用以比喻少見多怪。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遼東白豕、越犬吠雪、吳牛喘月。 相反詞 <<無>> 5.例句 5.1 你真是蜀犬吠日,這在外國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脫穎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有才華的人得到機會而嶄露頭角。參見「穎脫而出」條。明.馬中錫〈中山狼傳〉:「異時倘得脫穎而出,先生之恩。」《孽海花》第一三回:「這日得了總裁之命,夾袋中許多人物,可以脫穎而出,歡喜自不待言。」
聞雞起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格豁達坦蕩,輕財好俠,常散谷帛救濟貧困之人,很受人們尊重。後來發奮博覽群書,通古曉今。劉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在青年時代就有為國立功的大志。他二十多歲時,與祖逖同為“司州主簿”(司州,今河南洛陽一帶,主簿,管文書簿籍的官吏),兩人意氣相投,對於當時內憂外患的國家危局抱著共同的看法;也懷著共同的報國決心。兩人夜間同睡一床,經常談到深夜。有一天,祖逖與劉琨“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日:‘此非惡聲也’,因起舞”,意思是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不這樣想,這是在催促咱們起床練劍啊。”劉琨欣然同...
落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據《韓昌黎文集.卷七》引)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嗚呼!士窮乃見節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徵逐,詡詡1>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2>,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3>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合、訂立。如:「締交」、「締約」。
建立、建造。如:「締造」、「締創」。
取締:依法禁止某種違法行為。如:「為維持市容及街道暢通,警方正加強取締流動攤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